天安字典

《贺新郎 竹逸屡苦足疾词以讯之》

时间: 2025-05-20 03:41:24

诗句

足亦为头责。

问先生、经年何事,蹒跚引疾。

有足经须行万里,须踏龙堆马邑。

更须伴、锦靴红屐。

却怪兀如习凿齿,恐美人、躄者交相厄。

中有鬼,苦无力。

客为代语君姑默。

看人世、太行剑阁,纵横几席。

尻马神舆吾自有,底事度阡越陌。

足虽惫、犹全吾膝。

言罢先生徐扪足,且支筇、虚室初生白。

刚一笑,宿疴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3:41:24

原文展示

《贺新郎 竹逸屡苦足疾词以讯之》

足亦为头责。问先生经年何事,蹒跚引疾。有足经须行万里,须踏龙堆马邑。更须伴锦靴红屐。却怪兀如习凿齿,恐美人躄者交相厄。中有鬼,苦无力。客为代语君姑默。看人世太行剑阁,纵横几席。尻马神舆吾自有,底事度阡越陌。足虽惫犹全吾膝。言罢先生徐扪足,且支筇虚室初生白。刚一笑,宿疴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脚病的感慨。诗中提到,脚虽是身体重要的一部分,却也常常成为痛苦的源头。问候一位先生,究竟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什么,他的步履蹒跚,似乎受到疾病的影响。虽然有脚,却必须走过千山万水,踏遍龙堆和马邑,更需要穿上华美的鞋子。令人奇怪的是,病痛如同凿齿,让人难以忍受,恐怕美丽的女子也会因此而遭遇厄运。此中更有一些无形的鬼魅,让人感到无力。客人代替他向君子默默诉说,环顾世间的险峻之地,纵使身处太行剑阁,心中仍有诸多困惑。尽管脚步疲惫,仍然要坚持,言罢,先生慢慢抚摸着自己的脚,支着拐杖,虚室中初生的白光映照着他,轻轻一笑,似乎把宿疾都抛却。

注释

  • 蹒跚:形容走路不稳,步伐缓慢。
  • 龙堆、马邑:古代地名,表示遥远而艰难的旅程。
  • 锦靴红屐:华丽的鞋子,象征身份与地位。
  • 凿齿:形容病痛如同被凿破的牙齿,疼痛难忍。
  • :这里可能指无形的病痛或困扰。
  • 尻马神舆:古代神话中的神车,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 :这里指光明或希望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字佩芬,号谦斋,晚号竹逸,清代著名词人,生于明末,经历了明清交替的时代。陈维崧以其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而著称,作品多围绕个人情感、江南水乡风光及人生哲理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陈维崧晚年,正值其身体日渐衰弱之际,诗中流露出对疾病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其创作的背景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个人命运多舛的现实紧密相关。

诗歌鉴赏

《贺新郎 竹逸屡苦足疾词以讯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词作,通过对脚疾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中通过对脚的细致描写,传达了人与疾病、人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脚,作为行动的工具,却因病痛而显得沉重,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所承受的种种压力和困扰。

诗的开头通过“足亦为头责”引入主题,强调身体的痛苦与精神负担之间的关系。接着,诗人以询问的语气,展现出对他人命运的关切与思索。随后,诗中提到的“须行万里”则暗示了人生的旅程,即使有足,也难免在艰难的路途上蹒跚而行。

在对美丽的女子与鬼魅的描写中,诗人从个人的痛苦引申到对世俗的观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可能遭遇的苦难。最后,诗人在自我反省中找到了一丝慰藉,虽有疾病,但仍有希望与光明的可能。

整首词作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认识与对病痛的无奈,同时也隐含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足亦为头责:脚虽然重要,却也承担了许多责任与痛苦。
  • 问先生经年何事:对别人经历的关心,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
  • 蹒跚引疾:步履蹒跚,暗示身体的无力与病痛的折磨。
  • 须行万里,须踏龙堆马邑:即使有脚,仍需面对艰难的旅程。
  • 更须伴锦靴红屐:穿上华丽的鞋子,象征身份的追求。
  • 却怪兀如习凿齿:病痛之苦如同牙齿被凿,令人难忍。
  • 中有鬼,苦无力:无形的痛苦使人感到无力。
  • 尻马神舆吾自有:人生的旅途充满了不确定性。
  • 足虽惫犹全吾膝:虽感疲惫,仍需坚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脚比作责任的承担者,形象深刻。
  • 拟人:将病痛形容为鬼魅,表现其无情。
  • 对仗:如“须行万里,须踏龙堆”,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脚疾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艰辛与无奈,探讨了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行动与自由,但也代表了痛苦与束缚。
  • 锦靴红屐:象征华丽与身份,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代表无形的困扰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陈维崧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须行万里”意味着什么?

    • A. 旅行的乐趣
    • B. 人生的艰难旅程
    • C. 舒适的生活
    • D. 享受悠闲时光
  3. “足亦为头责”可以理解为:

    • A. 脚无用
    • B. 脚的重要性与负担
    • C. 脚是装饰品
    • D. 脚与头无关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陈维崧:两位诗人都表现了对个人情感的细腻体察,但李清照更多关注于爱情与失落,而陈维崧则关注于身体的苦痛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秋霁游园有作 秋霁 中秋同韵绮鹤孙西明泛舟昆明湖赏月迟景荣吹笛王瑞芝操弦和之 秋霁夜吟寄友人 秋霁 忆西溪 秋霁 乙卯复出长江,感赋 秋霁 秋霁 用史达祖韵 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 秋霁 秋霁望庐山瀑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众目俱瞻 儒客 泾渭不分 包含咬的成语 平出 一纸空文 臼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鹿字旁的字 风的繁体字怎么写?风的繁体字书写教程 長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繁体12画的字有哪些?繁体12画汉字大全 车字旁的字 知情达理 包耳旁的字有哪些?带包耳的汉字大全 气逾霄汉 雪素 指手画脚 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康熙字典五行属土的字大全_属土汉字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