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5:2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5:24:52
三衢马太守昂夫索题烂柯山石桥
作者: 萨都剌 〔元代〕
沿口龙眠紫气多,
登临聊和采芝歌。
烂柯仙子何年去?
鞭石仙人此地过。
乌鹊横空秋有影,
银河垂地水无波。
遥知题柱凌云客,
天近应闻织女梭。
这首诗描绘了烂柯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中的龙眠山在晨光中显得紫气缭绕,诗人登高吟唱,仿佛在采摘灵芝的仙人。提到烂柯仙子,不禁让人思索她何时离去,鞭石仙人曾在此地经过。乌鹊在空中飞翔,秋天的影子映在水面上,银河在低垂,河水却波澜不惊。远处的题柱那位凌云而来的客人,或许能听到天边织女在织布的声音。
萨都剌,元代诗人,原为蒙古族,后归汉族文化,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个性。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景抒情,表现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仙人传说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烂柯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全诗采用了清晰的意象,如“龙眠”“紫气”“乌鹊”,不仅营造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场景,也引发了人们对仙人传说的遐想。诗中“烂柯仙子何年去?”的提问,进一步加深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追求。诗的最后两句,巧妙地将人间与天上相连,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历史、神话之间的和谐关系。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烂柯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沿口龙眠紫气多”中的“龙眠”指的是
A) 龙在梦中
B) 山形如龙
C) 龙的栖息地
“烂柯仙子何年去?”中的“烂柯仙子”是指
A) 采芝的仙女
B) 传说中的仙女
C) 诗人的朋友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历史的追忆
C) 对理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