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3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33:35
一重窗网,认碧玻璃纸,三面屏障。
不是梧桐,便是芭蕉,红亭半角都让。
断无人处帘垂地,便几点疏疏雨响。
有隔花架上,鹦哥恰好,翠毛新长。
最忆沙堤里外,断桥四五月,湖水新涨。
密密层层,几个湾头,暗里只通双桨。
伤春杜牧来何暮,已赢得天涯惆怅,
看夕阳山外青山,又费一番浓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江南水乡景象,诗人透过窗户看到窗外的景色,虽然被窗网和屏障遮挡,但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清幽。窗外的树木不是梧桐就是芭蕉,红色的亭子在角落里静静地伫立。无人居住的地方,窗帘垂落,偶尔几声雨滴声响起。花架旁,鹦鹉正好在那儿,翠绿色的羽毛刚刚长出。最令人怀念的是沙堤的两侧,断桥在四五月的交替中,湖水也渐渐上涨。水面上波光粼粼,湾头密布,暗流中只听见小船划水的声音。伤春的杜牧为何这么晚才来,已经在天涯海角留下一丝惆怅的情思。看着夕阳西下,青山在远处映衬,心中又涌起一阵浓浓的思念。
赵庆熹,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江南时,受到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的启发,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和对过往的追忆。
《疏影 绿阴和滋伯》是一首描写春日江南景色的诗,诗人在窗前观察外面的世界,透过窗网,看到的景象不仅是自然的美丽,还有对往昔的深切思念。诗中的意象极为丰富,窗网、屏障、雨声、鹦哥,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静谧的画面。尤其是“最忆沙堤里外,断桥四五月,湖水新涨”,通过对沙堤、断桥的描写,诗人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细腻与柔美,展现了春水上涨的景象。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伤春杜牧来何暮”来引入对春天的伤感,杜牧作为古代著名的诗人,其“伤春”之情自有其历史文化背景,既是情感的寄托,也是对现实的感慨。同时,夕阳西下的意象,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浓烈,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深深感慨。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由静转动,描绘出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
一重窗网,认碧玻璃纸,三面屏障。
不是梧桐,便是芭蕉,红亭半角都让。
断无人处帘垂地,便几点疏疏雨响。
有隔花架上,鹦哥恰好,翠毛新长。
最忆沙堤里外,断桥四五月,湖水新涨。
密密层层,几个湾头,暗里只通双桨。
伤春杜牧来何暮,已赢得天涯惆怅。
看夕阳山外青山,又费一番浓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江南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的深切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诗中提到的植物有哪些?
a. 梧桐
b. 芭蕉
c. 玫瑰
d. 柳树
“伤春杜牧来何暮”中提到的杜牧,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疲惫
诗中提到的“红亭”主要是指什么?
a. 红色的亭子
b. 红色的花
c. 红色的衣服
d. 红色的灯笼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