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疏影 魏滋伯大涤山房读书图》

时间: 2025-05-01 18:47:53

诗句

一间老屋,在万山深处,四面皆竹。

竹里开门,流水声中,有人把卷初读。

琅嬛自昔偷游去,正洞口痴龙眠熟。

想书中、乱走红蟫,仙字也都盈腹。

试看夕阳天外,芙蓉十二朵,朵朵寒绿。

便欲将身,画里寻诗,也算片时清福。

南湖此去无多路,恰笑我、未能免俗。

问几时瘦袜宽鞋,来与白云相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7:53

疏影 魏滋伯大涤山房读书图

作者: 赵庆熹 〔清代〕


原文展示:

一间老屋,在万山深处,四面皆竹。
竹里开门,流水声中,有人把卷初读。
琅嬛自昔偷游去,正洞口痴龙眠熟。
想书中乱走红蟫,仙字也都盈腹。
试看夕阳天外,芙蓉十二朵,朵朵寒绿。
便欲将身,画里寻诗,也算片时清福。
南湖此去无多路,恰笑我未能免俗。
问几时瘦袜宽鞋,来与白云相逐。


白话文翻译:

在万山深处有一间老屋,周围都是竹林。
竹子间开着门,流水声中,有人在阅读书卷。
琅嬛山的游人早已离去,正是洞口的懒龙在酣睡。
想象书中那些乱飞的红蟫,连仙字也都饱满。
看看夕阳在天边,芙蓉花开了十二朵,朵朵都是寒绿。
我便想要身临画中,去寻觅诗句,这也算是一时的清福。
南湖的路不远,但我却笑自己无法超脱世俗。
不知何时能穿上宽松的鞋袜,与白云一同游荡。


注释:

  • 琅嬛:即琅琊山,古代名山,常与隐士、仙人相关。
  • 红蟫:一种昆虫,常用来象征自由。
  • 芙蓉:指荷花,象征清雅和纯洁。
  • 清福:指清静的幸福。
  • 瘦袜宽鞋:象征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庆熹,清代诗人,生于官宦家庭,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后隐居山林,专注于书法与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象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赵庆熹隐居后,反映了他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歌鉴赏:

《疏影》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开篇以“老屋”“万山深处”“四面皆竹”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清幽的山居环境,给人以宁静和安然之感。诗中通过“流水声中,有人把卷初读”,展现了诗人对读书生活的向往,暗示了在自然怀抱中,书籍带来的心灵慰藉。

接着,诗人回忆起曾经的游览,提及“琅嬛自昔偷游去”,表现了一种对过去悠闲时光的怀念。而“正洞口痴龙眠熟”则是对自然的描绘,象征着一切皆在无忧无虑中。

在想象书中“乱走红蟫”的过程中,诗人不仅表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也流露出对自由的向往。接下来的“夕阳天外,芙蓉十二朵”,则描绘了夕阳下的花卉,营造出一种清丽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

最后,诗人以“南湖此去无多路,恰笑我未能免俗”表明了对自身处境的自省,表现出对世俗的释然与不羁的情怀,令人感受到一种轻松而又深邃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在自然的美好中,展现了诗人的心灵状态,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间老屋,在万山深处,四面皆竹:描绘了一个隐秘的山居环境,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2. 竹里开门,流水声中,有人把卷初读:在竹林的环绕中,带来读书的宁静与安逸。
  3. 琅嬛自昔偷游去,正洞口痴龙眠熟:回忆过去的游历,表现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4. 想书中乱走红蟫,仙字也都盈腹:幻想书中的自由与知识的充盈。
  5. 试看夕阳天外,芙蓉十二朵,朵朵寒绿:描绘出夕阳下的荷花,象征着清雅与纯净。
  6. 便欲将身,画里寻诗,也算片时清福:渴望融入自然与诗意的生活,享受片刻的安宁。
  7. 南湖此去无多路,恰笑我未能免俗:表达对世俗的幽默反思,内心的挣扎与释然。
  8. 问几时瘦袜宽鞋,来与白云相逐: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追寻与自然的融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夕阳天外”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美好。
  • 拟人:如“痴龙眠熟”,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和意象上运用对仗的方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传递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平和,展现出一种闲适、清幽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屋:象征着归属与宁静。
  • :象征着高洁与坚韧。
  • 流水:象征着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流动。
  • 夕阳: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与人生的轮回。
  • 芙蓉:象征着纯洁、美丽与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赵庆熹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琅嬛”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一座名山
    C. 一种花

  3. 诗中“便欲将身,画里寻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同样以自然为题材,展现隐居生活的乐趣。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静谧的夜晚。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更多的是对人生苦闷的思考;而《疏影》则更侧重于清幽与闲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黄元肇江山风月阁 长孙敏学授承务郎 福州鹿鸣宴 福州即景 庆仲明弟领乡荐 弭节堂 恭和御制诗 山塘精舍 北壑瀛洲亭 去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涵洞 泄露天机 齊字旁的字 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木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率尔操觚 勃然奋励 谫谫屑屑 牛字旁的字 包含娴的词语有哪些 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比肩系踵 拳打脚踢 荆棘载途 头晕眼昏 同字框的字 置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