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山中期张芬不至》

时间: 2025-07-28 09:32:38

诗句

石堤春草碧,双燕向西飞。

怅望云天暮,佳人何处归。

药栏虫网遍,苔井水痕稀。

谁道嵇康懒,山中自掩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32:38

原文展示:

山中期张芬不至
作者: 李端 〔唐代〕

石堤春草碧,
双燕向西飞。
怅望云天暮,
佳人何处归。
药栏虫网遍,
苔井水痕稀。
谁道嵇康懒,
山中自掩扉。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石堤上,草色青翠,
双燕向西飞去,
我在傍晚时分怅然望着云天,
心爱的佳人究竟何时才能归来?
药栏旁虫网遍布,
苔藓掩盖的井水痕迹稀少。
谁说嵇康懒惰,
他在深山中独自关上门扉。

注释:

  • 石堤:指石砌的堤岸。
  • :青绿色,形容春草的颜色。
  • 怅望:怅然地望着,表达一种失落与惆怅的心情。
  • 佳人:指心爱的女子。
  • 药栏:药草的围栏,暗示与自然、隐逸生活有关。
  • 虫网遍:指虫子在药栏上织成网,表现出荒凉的景象。
  • 苔井:长满苔藓的井,说明水源的稀缺。
  • 嵇康:指嵇康,东晋时期的隐士与音乐家,象征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春日的傍晚,李端在山中等候友人张芬,但张芬未能如期而至,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山中期张芬不至》是一首表现孤独与思念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山中景色,传达了对友人未至的失落感。开头“石堤春草碧”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给人以美好的期待,但紧接着“双燕向西飞”却暗示着离别,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怅望云天暮,佳人何处归”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诗人不仅在找寻友人,更是探索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后面“药栏虫网遍,苔井水痕稀”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荒凉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结尾“谁道嵇康懒,山中自掩扉”则引入了隐士嵇康的形象,表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嵇康因其才华和隐逸而被人称道,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虽然孤独但心中仍有坚持与理想,体现了唐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堤春草碧”: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充满生机。
    • “双燕向西飞”:暗示离别,营造出一种惆怅的心情。
    • “怅望云天暮”: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 “佳人何处归”:更具体地表明思念之情。
    • “药栏虫网遍”:表现荒凉,暗示虫网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 “苔井水痕稀”:描绘自然环境的荒凉与孤寂。
    • “谁道嵇康懒”:引入嵇康的形象,反思隐逸生活的意义。
    • “山中自掩扉”:表明内心的选择与坚持。
  • 修辞手法

    • 比喻:双燕向西飞,象征离别与思念。
    • 拟人:虫网遍布,仿佛在诉说生命的无情。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现了孤独与思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唐代士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内心的矛盾。

意象分析:

  • 春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 双燕:象征离别与思念。
  • 云天:象征无尽的追寻与期待。
  • 药栏:象征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
  • 嵇康:象征理想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堤春草碧”中的“碧”指的是什么颜色?

    • A. 红色
    • B. 青绿色
    • C. 黑色
  2. 诗中提到的“佳人”指的是:

    • A. 诗人的爱人
    • B. 友人张芬
    • C. 诗人自己
  3. 嵇康在诗中象征着:

    • A. 懒惰
    • B. 理想与坚持
    • C. 离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李端的诗更强调孤独与思念,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端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东归 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 秋怨 送春 早行 嘉陵江 大散岭 秋日留别义初上人 吴门再逢方干处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匕字旁的字 神怒人弃 五韪 令妹 四壁空 卤字旁的字 口不绝吟 年秩 打秋风 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血债累累 王字旁的字 霜奁 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名胜古迹 爿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