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吴门再逢方干处士》

时间: 2025-05-13 11:46:54

诗句

天上高名世上身,垂纶何不驾蒲轮。

一朝卿相俱前席,

千古篇章冠后人。

稽岭不归空挂梦,吴宫相值欲沾巾。

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46:54

原文展示:

吴门再逢方干处士 罗邺 〔唐代〕

天上高名世上身,垂纶何不驾蒲轮。 一朝卿相俱前席,千古篇章冠后人。 稽岭不归空挂梦,吴宫相值欲沾巾。 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

白话文翻译:

在天上享有盛名,在世间留下身影,为何不乘坐蒲轮车垂钓? 一旦成为卿相,便能千古流传,篇章超越后人。 稽山之行未能实现,只能空留梦想,在吴宫相遇时,泪水欲滴。 如果吾王能带来太平盛世,我岂会只在渭水边独自成就周朝的功业?

注释:

字词注释:

  • 垂纶:指垂钓。
  • 蒲轮:用蒲草包裹的车轮,古代用于隐士或高士的象征。
  • 前席:指在朝堂上就座,代指担任高官。
  • 稽岭:指会稽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 吴宫:指吴国的宫殿,此处可能指诗人与方干在吴地的相遇。
  • 升平化:指太平盛世。
  • 成周:指成就周朝的功业。
  • 渭滨:指渭水边,古代周文王在此遇到姜太公,后成为周朝的功臣。

典故解析:

  • 蒲轮:古代隐士或高士的象征,如《庄子》中提到的“蒲轮车”。
  • 稽岭:会稽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如《山海经》中提到的“会稽之山”。
  • 渭滨:周文王在此遇到姜太公,后成为周朝的功臣,如《史记》中记载的“渭水之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怀、咏史为主。此诗可能是罗邺在吴门再次遇到方干这位处士时所作,表达了对高士的敬仰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罗邺与方干再次相遇时所作,表达了对高士的敬仰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方干可能是一位隐士或处士,诗中提到的“垂纶何不驾蒲轮”可能是在赞美方干的隐逸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天上高名与世间身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方干的敬仰。诗中“垂纶何不驾蒲轮”一句,既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对方干高洁品质的赞美。后文通过对千古篇章的赞美,进一步强调了方干的文化地位。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谦逊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上高名世上身:诗人以天上高名与世间身影对比,表达对方干高洁品质的赞美。
  2. 垂纶何不驾蒲轮:通过垂钓与蒲轮的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一朝卿相俱前席:通过卿相前席的意象,表达了对高官厚禄的淡泊。
  4. 千古篇章冠后人:通过千古篇章的赞美,强调了方干的文化地位。
  5. 稽岭不归空挂梦:通过稽岭不归的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无奈。
  6. 吴宫相值欲沾巾:通过吴宫相值的意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7. 吾王若致升平化:通过升平化的意象,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8. 可独成周只渭滨:通过成周渭滨的意象,表达了对个人成就的谦逊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天上高名与世间身影的对比,表达对方干高洁品质的赞美。
  • 象征:垂纶与蒲轮的象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夸张:千古篇章冠后人的夸张,强调了方干的文化地位。
  • 比喻:稽岭不归空挂梦的比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天上高名与世间身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方干的敬仰。诗中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高官厚禄的淡泊、对文化地位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谦逊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上高名:象征高洁品质。
  • 垂纶:象征隐逸生活。
  • 蒲轮:象征隐士或高士。
  • 千古篇章:象征文化地位。
  • 稽岭:象征隐逸生活。
  • 吴宫:象征友情。
  • 升平化:象征太平盛世。
  • 成周渭滨:象征个人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垂纶何不驾蒲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高官厚禄 B. 隐逸生活 C. 文化地位 D. 友情 答案:B

  2. 诗中“千古篇章冠后人”一句,强调了方干的什么地位? A. 政治地位 B. 文化地位 C. 社会地位 D. 经济地位 答案:B

  3. 诗中“吾王若致升平化”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个人成就 B. 太平盛世 C. 高洁品质 D. 友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卫八处士》: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
  • 王维《送别》: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对比:

  • 罗邺《吴门再逢方干处士》与杜甫《赠卫八处士》: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但罗邺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 罗邺《吴门再逢方干处士》与王维《送别》: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罗邺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王维等唐代诗人的诗作,可以与罗邺的诗作进行对比。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作的详细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罗邺的诗作。

相关查询

满江红·千古东流 满江红 其六 过周山人山居留宿 满江红 满江红 其二十五 赠余澹心五十 满江红 其九 雄州感旧 满江红 述怀示书君女弟子 满江红 寿张绣江 满江红 其八 满江红 台城怀古,步萨都剌韵 满江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条的词语有哪些 疾雷不及掩耳 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纷纷议论 笃备 金字旁的字 止字旁的字 越开头的成语 毛字旁的字 麦舟之赠 烧葬 轻如鸿毛 棹讴 麦字旁的字 首途 序位 兰形棘心 言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