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4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46:54
原文展示:
吴门再逢方干处士 罗邺 〔唐代〕
天上高名世上身,垂纶何不驾蒲轮。 一朝卿相俱前席,千古篇章冠后人。 稽岭不归空挂梦,吴宫相值欲沾巾。 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
白话文翻译:
在天上享有盛名,在世间留下身影,为何不乘坐蒲轮车垂钓? 一旦成为卿相,便能千古流传,篇章超越后人。 稽山之行未能实现,只能空留梦想,在吴宫相遇时,泪水欲滴。 如果吾王能带来太平盛世,我岂会只在渭水边独自成就周朝的功业?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怀、咏史为主。此诗可能是罗邺在吴门再次遇到方干这位处士时所作,表达了对高士的敬仰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罗邺与方干再次相遇时所作,表达了对高士的敬仰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方干可能是一位隐士或处士,诗中提到的“垂纶何不驾蒲轮”可能是在赞美方干的隐逸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天上高名与世间身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方干的敬仰。诗中“垂纶何不驾蒲轮”一句,既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对方干高洁品质的赞美。后文通过对千古篇章的赞美,进一步强调了方干的文化地位。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谦逊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天上高名与世间身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方干的敬仰。诗中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高官厚禄的淡泊、对文化地位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谦逊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垂纶何不驾蒲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高官厚禄 B. 隐逸生活 C. 文化地位 D. 友情 答案:B
诗中“千古篇章冠后人”一句,强调了方干的什么地位? A. 政治地位 B. 文化地位 C. 社会地位 D. 经济地位 答案:B
诗中“吾王若致升平化”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个人成就 B. 太平盛世 C. 高洁品质 D. 友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