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2:56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东郊阳光照耀着庭院,南楼上远望的视野刚刚展开。
浮云与海岱相连,平坦的原野延伸至青色的徐州。
孤独的山峰上还留存着秦朝的碑刻,荒凉的城池中残留着鲁国的宫殿遗迹。
从古至今,这里充满了历史的韵味,我在远眺之际不禁沉思踌躇。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一生经历了贞观之治、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诗作风格深刻、情感丰富,关注民生疾苦,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主题。
《登兖州城楼》创作于杜甫晚年,他在生活困顿中,目睹了历史的残酷与社会的动荡,写下了这首充满历史感和哲思的诗篇。兖州是他流亡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地点,诗中流露出对历史沧桑的沉思。
《登兖州城楼》展现了杜甫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去的追忆。诗的开头以“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描写却迅速转向历史的沉重:“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这些自然景观不仅是眼前的景象,更是时间流逝的隐喻,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无常。
接着,诗人提到“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这两句通过孤独的山峰和荒废的城池,传达出历史的沧桑感。秦碑和鲁殿的对比,既体现了历史的辉煌,也反映了衰败的现实。在此,杜甫似乎在用目睹的遗迹,唤起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最后一句“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透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尽管历史充满古老的情趣,他却在面对现实时感到迷茫与踌躇,表明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上更是深邃而厚重,充分展现出杜甫作为“诗圣”的深邃思想和强烈的历史感。
整首诗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展现出诗人对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对比,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类文明的脆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杜甫的《登兖州城楼》主要描写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孤嶂”象征着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临眺独踌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