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3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8:04
送沈彦楚
清才不数见,世固未易识。
如玉在荆山,落落混于石。
沈君义与彦,恨我未良观。
陆子不妄交,称许斯为得。
况有半里孙,延之致经席。
比聆道吴闻,捧檄建德国。
高歌诵唐虞,诸子有矜式。
岩滩浩烟霞,山水澄鲜碧。
暇日一登临,清赏慰愁寂。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沈彦楚的赞赏与惜别之情。诗人认为清才如同稀有的宝石,世人难以识别,正如美玉埋藏在荆山中,与普通石头混在一起。他对沈君的才华感到惋惜,认为自己未曾很好地欣赏到。他提到陆游不轻易交友,却称赞沈彦楚的才华,认为他与半里孙的交往也是一种良好的延续。接下来,他回忆起聆听吴道子的道理,感到振奋。高歌唐虞时代的美好,诸子百家都有其独特之处。最后,诗人描述了岩滩上的烟霞与清澈的山水,表达了在闲暇时登高望远,欣赏自然之美,慰藉了内心的愁闷与寂寞。
作者介绍:陈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真情实感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人情世态,富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友人沈彦楚即将离别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其才华的赞赏与对友谊的珍视。在宋代,文人之间的交往往充满了情感与理想的追求,诗人与沈彦楚的友谊正是这一时代的缩影。
《送沈彦楚》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沈彦楚的赞美,表达了对世间人才的珍惜。开篇就以“清才不数见”引入,强调了优秀人才的稀有。接着用“如玉在荆山”形象比喻,突出了沈君的非凡才华,然而却难以被世人所识。此处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引发读者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提到陆游与半里孙,强调了真正的友谊与良好的交往是多么重要。
全诗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借助山水自然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愁思。通过“岩滩浩烟霞,山水澄鲜碧”,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悟。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诗人对才华与理想的追求与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感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优秀人才的珍惜与对友谊的重视,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渴望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才”指的是什么?
A. 清水
B. 有才华的人
C. 残留的才华
D. 陌生人
“如玉在荆山”这个比喻的意思是?
A. 美玉被珍视
B. 优秀人才被埋没
C. 荆山的美丽
D. 人才难以识别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沈彦楚的惜别之情?
A. 直接表达
B. 通过自然景象
C. 通过历史典故
D. 通过对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