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8:52
原文展示:
役役到番国,悠悠谁故人。 僧房半牢落,湖水失清沦。 我岂倚楼赵,君真惊座陈。 何为辱倾倒,相与尽情亲。
白话文翻译:
忙碌中来到异国他乡,心中思念的是哪位故人? 僧房显得半旧不新,湖水失去了清澈的光彩。 我并非像赵倚楼那样自命不凡,你却是真正能让人惊叹的陈惊座。 为何要屈尊降贵,彼此倾心相待,尽情亲近?
注释:
役役:忙碌不停的样子。 番国:指异国他乡。 悠悠:思念的样子。 故人:旧友,老朋友。 僧房:僧人的住所。 牢落:破旧,不完整。 清沦:清澈的水。 倚楼赵:指自命不凡的人,典出《世说新语》。 惊座陈:指才华出众,令人惊叹的人,典出《世说新语》。 辱倾倒:屈尊降贵,倾心相待。 相与:彼此。 尽情亲:尽情亲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可能是在赵蕃游历异国或远离家乡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旅途中或身处异乡时所作,表达了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对僧房和湖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失落的氛围,进而引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真挚友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在异国他乡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真挚友情的珍视。诗中“役役到番国”一句,既描绘了诗人忙碌的旅途生活,又隐含了对故乡的思念。“悠悠谁故人”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后两句通过对僧房和湖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失落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故人的思念。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和珍视,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异国他乡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真挚友情的珍视。通过对旅途的艰辛、僧房的孤寂和湖水的失落的描绘,诗人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失落的氛围,进而引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真挚友情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役役到番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旅途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 B. 对异国他乡的好奇和探索 C. 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 D. 对自我认知的谦逊和赞赏
诗中“悠悠谁故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旅途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 B. 对异国他乡的好奇和探索 C. 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D. 对自我认知的谦逊和赞赏
诗中“僧房半牢落”和“湖水失清沦”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A. 热闹和欢乐 B. 孤寂和失落 C. 宁静和祥和 D. 繁华和喧嚣
诗中“我岂倚楼赵”和“君真惊座陈”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何为辱倾倒”和“相与尽情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旅途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 B. 对异国他乡的好奇和探索 C. 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 D. 对自我认知的谦逊和赞赏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