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6:08
上顾大夫
碧海漾仙洲,骊珠外无宝。
一岳倚青冥,群山尽如草。
君侯圣朝瑞,动只关玄造。
谁云倚天剑,含霜在怀抱。
谁云青云险,门前是平道。
洪民亦何幸,里巷清如扫。
至化无经纶,至神无祝祷。
即应炳文柄,孤平去浩浩。
即应调鼎味,比屋堪封保。
野人慕正化,来自海边岛。
经传髻里珠,诗学池中藻。
闭门十馀载,庭杉共枯槁。
今朝投至鉴,得不倾肝脑。
斯文如未精,归山更探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碧海波荡,仙洲美丽,珍珠虽多,却没有其他珍宝。一座高峰靠在苍穹之下,群山像草一样平坦。君主的圣明治理给国家带来了祥瑞,而这一切只关乎于深邃的智慧。谁说倚天剑在怀抱中含霜?谁说青云险峻?门前的道路却是平坦的。百姓何其幸运,街巷干净如扫。至于化育之道,不靠经文教导,至于神灵的庇佑,更无需祝祷。应当掌握文采之柄,孤身而去,浩浩荡荡。应当调和鼎中的美味,家家户户都可以安稳。山野之人也向往正道,来自海边岛屿。经典传承如发髻中的珠子,诗学如池塘里的藻类。闭门十余年,庭院的杉树也枯萎了。今天投向镜子,难道不倾尽心血?文化若未精进,归山后更要探讨。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公元912年,字子华,号无为。贯休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于山水田园诗。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由于当时的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诗人通过描绘理想化的自然景象和民生安乐,表达了对政治理想和社会和谐的向往。
《上顾大夫》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和社会的思考和渴望。诗中描绘的碧海、仙洲和高山等自然景色,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渴望脱离尘世纷扰、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贯休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表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君侯圣朝瑞”,强调了理想的治国理念,表明诗人对明君的向往及其治理的期待。他认为,真正的政治智慧来自于深邃的理解与智慧,而非表面的权威与外在的仪式。诗中反复提及的“清”、“无”、“孤”等字眼,展现了诗人对简朴、清净生活的追求。
此外,诗中提及的“闭门十馀载”则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潜心于学问与创作的决心,反映出他对自我修养的重视。通过与自然的对话,诗人希望能够达到一种心灵的升华,最终归于山林之间,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贯休在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句音韵和谐,意象鲜明。如“君侯圣朝瑞”与“动只关玄造”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对明君的向往和对智慧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理想的政治与和谐的社会,以及对自然与内心修养的渴望。贯休通过描绘一个理想化的世界,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与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骊珠”象征什么?
A. 珍贵的宝物
B. 普通的石头
C. 一种植物
D. 其他
诗人提到的“闭门十馀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外界的向往
B. 对学问的专注
C. 对社会的逃避
D. 对自然的热爱
“君侯圣朝瑞”中的“君侯”指的是?
A. 一个历史人物
B. 任何一位君主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敌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贯休在《上顾大夫》中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展现了他对人生与历史的思考,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描绘表达出一种对自然的归属感与内心的宁静。两者虽然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出唐代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关注。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