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4:56
水气并山影,苍茫已作秋。
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
疏苇先寒折,残虹带夕收。
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
水面上弥漫着薄雾,映照着山的影子,远远看去已经是苍茫的秋天。深林中偶然看到寺庙,安静的岸边让我不舍得划舟离去。稀疏的芦苇开始凋零,残存的彩虹在夕阳下也渐渐隐去。我家在何处呢?归家的兴致使我想起了歌唱渔夫的情景。
该诗没有特别的历史典故,但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淡泊。
作者介绍:林逋(967-1028),字景玄,号称“林和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隐士。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常常流露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是诗人游湖时的感受,表现了他在秋日宁静的西湖上游玩的情景,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秋日西湖閒泛》是一首描绘秋日西湖美景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气、山影、寺庙、岸边的宁静以及秋天的氛围。开篇便以“水气并山影”揭开了秋日的序幕,水的雾气和山的影子交融在一起,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这种景象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感悟。
接下来的“林深喜见寺”展现了诗人在林中看到寺庙的喜悦,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赏,也是对人文精神的追寻。寺庙象征着宁静和修行,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寄托。而“岸静惜移舟”则传达出诗人对宁静环境的眷恋,舍不得离开这片静谧的水域,显示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
后面的“疏苇先寒折,残虹带夕收”进一步加强了秋天的氛围,稀疏的芦苇折断,残存的彩虹也随着夕阳的落下而消失,这些意象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则回归到个人的思考,诗人对归家的向往和渔夫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渗透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淡泊名利的心态和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描绘秋日西湖的自然美景,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属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
诗中“水气并山影”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诗人对寺庙的描写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疏苇先寒折”中的“寒”字有何意义?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相似题材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