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5:5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5:52:57
大涤山相向,华阳路暗通。
风霜唐碣久,草木汉祠空。
剑石苔花碧,丹池水气红。
幽人天柱侧,茅屋洒松风。
这首诗描绘了大涤山与华阳路的景象,暗示着两者之间的通道。在经历了风霜的侵袭后,唐代的碣石依然屹立,而汉代的祠堂则显得空旷荒凉。山间的剑石上长满了碧绿的苔藓,池水在阳光下泛着红光。幽居的诗人静坐在天柱山的旁边,茅屋里传来松风的轻拂。
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熙,号清逸,晚号孤雁,是宋代著名的隐士、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高洁的品格著称。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常常隐居于山水之间,追求自然的宁静。
《洞霄宫》创作于林逋隐居生活的某个时刻,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与心灵的宁静相结合,展示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洞霄宫》以其清幽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读者。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开篇的“大涤山相向,华阳路暗通”便设定了一个隐秘而高远的空间,暗示了诗人的隐逸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接下来的描写中,风霜的侵袭与荒凉的汉祠,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无情,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剑石苔花碧,丹池水气红”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意象,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表现了即使在荒凉的环境中,生命依然顽强地存在。最后一句“幽人天柱侧,茅屋洒松风”则把诗人自身融入自然之中,展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清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理想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脱凡尘的精神追求。
林逋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幽人天柱侧”中的“幽人”指的是谁?
A. 诗人
B. 汉代隐士
C. 唐代士人
诗中提到的“丹池”象征什么?
A. 历史遗迹
B. 生命的活力
C. 自然的荒凉
以上内容为对《洞霄宫》的详细解析与解读,旨在帮助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