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9:3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9:35:02
翠微亭
作者: 林逋 〔宋代〕
亭在江干寺,清凉更翠微。
秋阶响松子,雨壁上苔衣。
绝境长难得,浮生不拟归。
旅怀何计是,西崦入斜晖。
这座亭子坐落在江边的寺庙旁,环境清幽,更显得翠绿。秋天的台阶上松子落下,雨水打湿了墙壁,长满了苔藓。在这样的绝境中,难得的宁静时光,人生的浮沉也不再想归去。旅途中的心情如何打算呢?只见西山的轮廓在斜阳中渐渐模糊。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和归属的渴望,反映了宋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林逋(967年-1028年),字圣俞,号雪堂,晚号孤山樵,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林逋在诗中描绘的是自己在江边寺庙中度过的宁静时光,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自然的热爱。此诗创作时,或许正值林逋隐居之后,心境宁静,故而有如此感悟。
《翠微亭》以优美的意象和清新的风格,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从亭子的清凉环境入手,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开头的“亭在江干寺,清凉更翠微”便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心灵得到了洗涤。
接下来的“秋阶响松子,雨壁上苔衣”则通过秋天的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松子落下的声音与雨水打在墙壁上形成的景象,交织成诗人心中平和的乐曲。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绝境长难得”的珍贵,人生的浮沉与归属变得模糊。
最后两句“旅怀何计是,西崦入斜晖”更是让人思索,旅途中的心情与归宿的渴望,最终在西山的斜阳中遐想。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与对世俗浮生的淡泊,体现了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林逋
D. 白居易
“清凉更翠微”中的“翠微”指的是什么?
A. 冒险
B. 青翠的山色
C. 诗意
D. 秋天
诗中“绝境长难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归属的渴望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对时间的珍惜
D. 对自然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翠微亭》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自然环境,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翠微亭》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而《鹿柴》则通过意象展现自然的神秘与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