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2:4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2:40:39
邯郸行
作者:申涵光 〔清代〕
西风吹落叶,飒飒邯郸道。
邯郸兵火后,人家生白草。
我闻邯郸全盛时,朱楼银烛光琉璃。
赵女临窗调宝瑟,楼前走马黄金羁。
即今富贵皆安在,惟有西山青不改。
不见游侠子,白日报仇饮都市。
亦不见垆边倡,华袿凤髻明月珰。
旧城寥落荆榛里,楼台粉黛皆茫茫。
城边过客飞黄土,城上凭临日正午。
照眉池畔落寒鸦,不信此地曾歌舞。
探鷇沙丘去不回,霸图消歇更堪哀。
邯郸之人思旧德,至今犹上武灵台。
西风吹落了树叶,轻声飒飒响在邯郸的道路上。
邯郸经历了兵火之后,家家户户生长着白色的杂草。
我听说邯郸最繁盛的时候,朱楼银烛光辉闪烁,像琉璃一般。
赵家的女子在窗前弹奏着宝瑟,楼前的骑士牵着黄金装饰的马。
如今那些富贵人家都在哪里呢?唯有西山依旧青翠如昔。
不见游侠子们,白天在城市中报仇饮酒作乐。
也不见酒家里的歌女,华丽的衣裳和凤髻在明月下闪烁。
旧城寥落在荆棘丛生的地方,楼台粉黛已成茫茫一片。
城边的过客踏着飞扬的黄土,城上凭栏远眺正是正午。
照映在池边的寒鸦低飞,不相信这里曾经歌舞升平。
探鷇沙丘再也无法回归,霸图已然消逝更令人惋惜。
邯郸的人们怀念旧日的德行,至今仍然向往武灵台。
申涵光,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作见长,风格多为抒怀,诗词内容常常反映社会变迁与个人感受。
《邯郸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古地名与历史背景,反映当时的衰败与对过往繁华的怀念。此诗通过对邯郸的描绘,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邯郸行》是一首表现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邯郸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凋零。开篇以“西风吹落叶”引入,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已经烟消云散。接着,诗人通过对邯郸盛世的回忆,描绘出朱楼银烛下的繁华景象,表现出对美好曾经的向往与惋惜。诗中提到的赵女与黄金羁马,象征着当时的富丽堂皇,与后来的“旧城寥落”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逐渐转向对现状的感叹与思考,反复提及“富贵皆安在”,在沉重的情感中流露出对人间繁华的失落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最后几句中提到“探鷇沙丘去不回”,更是表达了对历史无法逆转的惋惜,令人深感悲凉。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兴衰与个人的孤独感,给人以深刻的反思与启示。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通过对繁华与衰败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感伤。
邯郸行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提到的“朱楼银烛”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武灵台”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