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3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37:58
送从弟濛赴饶州
张籍 〔唐代〕
京城南去鄱阳远,风月悠悠别思劳。
三领郡符新寄重,再登科第旧名高。
去程江上多看堠,迎吏船中亦带刀。
到日更行清静化,春田应不见蓬蒿。
这首诗写道,京城到鄱阳的距离遥远,离别时的风月令人思绪繁杂。你获得了新的任命,重新登上了科举的高峰。前往的路上,江边的风景令人留念,迎接你的官员在船中也带着刀剑。到达目的地时,清幽的环境将会让人如释重负,春天的田野里也不会再看到杂草丛生。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年-830年),字公诚,晚唐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和中央,擅长描写人情世态和自然景色,其诗风清新、沉稳,常常表现出对世事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送别从弟,表达了对家人的关心和对前程的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举的重视和对仕途的憧憬。
这首《送从弟濛赴饶州》是张籍为其从弟濛送行所作,诗中充满了浓浓的离别之情。开头两句通过描绘京城到鄱阳的遥远距离,点明了离别的悲伤和思念之情,风月的悠然带来无尽的思绪,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之际的忧伤。接着,诗人提到从弟获得新的任命,表达了对其前途的祝福和期望,这种转折让全诗的情感更加丰富。
在写到行程时,诗人用“江上多看堠”来描绘沿途的风景,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与不舍;而“迎吏船中亦带刀”则暗示了这一行程的正式与权力的象征,显示了从弟即将进入新生活的复杂感受。最后,诗句“到日更行清静化,春田应不见蓬蒿”则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希望他能在新的环境中获得安宁与富足。
整首诗以清新流畅的语言,将离别的伤感与对未来的期许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情感真挚而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风月悠悠”对仗工整,展现了自然与情感的呼应;“刀”则是一种象征,暗示权力与责任的重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心与祝福,既有离别的伤感,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体现了人际间的深厚情谊。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该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京城南去鄱阳远”,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刀”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送别》相比,张籍的《送从弟濛赴饶州》更侧重于对离别的细腻描写和对未来的展望,而《送别》则强调了离别的痛苦与对过往的怀念,展现出两种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