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0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00:18
原文展示:
解嘲 何绍基 〔清代〕
沧海茫茫粒米身,摩夷何处问前因。 梦从醒后方知幻,花到开时不算春。 看破浮云怜世味,生来瘦骨见天真。 漫随摇曳东风里,一任垂杨冷笑人。
白话文翻译:
在茫茫的沧海中,我这微不足道的身躯如同粒米一般渺小。在摩夷之地,我该去何处探寻前世的因果?只有在梦醒之后,才能明白梦境的虚幻;而花朵开放时,却并不意味着春天的到来。看透了世间的浮云变幻,我怜悯这世间的滋味;生来就瘦弱的身躯,却显露出天真的本性。我随意地随着摇曳的东风飘荡,任由垂柳冷冷地嘲笑我。
注释:
诗词背景:
何绍基是清代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解嘲》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对世态炎凉的洞察。诗中通过对比沧海与粒米、梦境与现实、浮云与世味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虚幻和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保持天真本性的坚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沧海为背景,通过“粒米身”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微不足道存在的深刻认识。诗中的“梦从醒后方知幻”和“花到开时不算春”两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现实与梦境、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虚幻性的深刻洞察。后两句“看破浮云怜世味,生来瘦骨见天真”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洞察和对保持天真本性的坚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人生虚幻性和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保持天真本性的坚持。诗人通过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自身微不足道的存在和对前世因果的迷茫,同时揭示了现实与梦境、表象与本质的差异。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洞察和对保持天真本性的坚持,体现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沧海茫茫粒米身”比喻了什么? A. 诗人的伟大 B. 诗人的渺小 C. 诗人的财富 D. 诗人的智慧
“梦从醒后方知幻”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梦境是真实的 B. 梦境是虚幻的 C. 梦境是美好的 D. 梦境是可怕的
“花到开时不算春”中的“花”和“春”分别象征什么? A. 表象和本质 B. 虚幻和现实 C. 美好和丑陋 D. 开始和结束
“看破浮云怜世味”中的“浮云”象征什么? A. 世间的虚幻和变幻无常 B. 世间的稳定和不变 C. 世间的美丽和多彩 D. 世间的丑陋和单调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