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2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8:17
原文展示: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白话文翻译:
在林中空旷的僧舍里,阶下是终南山的景色。 高高地躺在一张床上,回望四周的广阔天地。 浮云在几处消散,飞鸟不知何时归来。 探问天人的道理,心无旁骛地享受世界的宁静。 谁能知道真正隐居的高人,是兄弟们一起追求的。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缙,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弟弟,与其兄王维一样,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隐逸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缙与王昌龄、裴迪等人游青龙寺时所作,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林中僧舍和终南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而“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则增添了一丝哲理和期待。最后两句“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强调了兄弟间的情谊和对隐居生活的共同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终南山”象征什么? A. 壮丽的自然 B. 隐居的理想地点 C. 世事无常 D. 归隐的愿望
诗中“浮云几处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B. 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C. 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D. 对世俗的超脱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