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林崇高还武夷山 其二》

时间: 2025-07-12 14:46:51

诗句

武夷山中毛竹多,神君一去奈山何。

松风犹带琅璈响,散入遗音作棹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4:46:51

原文展示:

武夷山中毛竹多,
神君一去奈山何。
松风犹带琅璈响,
散入遗音作棹歌。

白话文翻译:

在武夷山中,毛竹生长繁盛,
神君一旦离去,这山又能如何呢?
松风依然带着琅琊的乐声,
散作遗音,仿佛在唱着划船的歌。

注释:

  • 毛竹:一种竹子,生长旺盛,常见于武夷山等地。
  • 神君:指代某位神灵或高人,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隐者。
  • 奈山何:意为山有什么办法,表达对山的无奈。
  • 琅璈:古代乐器名,声音清脆悦耳。
  • 遗音:遗留的声音,这里指的是松风的声音。
  •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寓意悠然自得的生活。

典故解析:

  •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奇峰怪石、清流秀水而闻名。
  • 神君:古代文人常以神仙或高人来比喻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诗中的神君可能是隐士生活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友人林崇高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体现了元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武夷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之情。开篇“武夷山中毛竹多”,描绘了竹林的幽静与繁茂,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着“神君一去奈山何”,诗人将离别的感伤与自然景色结合在一起,显示了对友人的依恋之情。接下来的“松风犹带琅璈响”,则通过听觉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雅的氛围,仿佛风中仍回荡着友人留下的音响,令人倍感怀念。最后“散入遗音作棹歌”,又将情感升华,诗人把自然的声音与人间的情感交融在一起,表现出对自然与友谊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武夷山中毛竹多:描绘武夷山中茂密的竹林,表现出自然的丰饶与静谧。
  2. 神君一去奈山何:表达对离去朋友的惋惜,似乎竹林的美好也因离别而失色。
  3. 松风犹带琅璈响:松风中带着清脆悦耳的声音,暗示着对友人的思念。
  4. 散入遗音作棹歌:将自然的声音与人间的情感结合,表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声音比作“棹歌”,暗示生活的宁静和愉快。
  • 拟人:让风带着声音,给自然以情感,增加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离别的情感相结合,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整体情感基调为惆怅与悠然并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毛竹:象征着坚韧与清雅,代表自然的生机。
  • 松风:象征自然的声音,寄托着思念与情感。
  • 琅璈:象征音乐与和谐,增添了诗的雅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毛竹”主要生长在哪里? A) 黄山
    B) 武夷山
    C) 泰山
    D) 嵩山

  2. “神君一去奈山何”中,“奈”字的意思是? A) 能够
    B) 何必
    C) 反而
    D) 何妨

  3. 诗中所描绘的松风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愤怒
    D) 安宁

答案:

  1. B) 武夷山
  2. B) 何必
  3.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
  • 《早发白帝城》(李白):描绘自然与离别的情感交融。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两首诗均表达了离别之情,但王勃的更强调前程与理想,而张翥则更侧重于自然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中的自然与情感》

相关查询

小桃园 赠郑谠处士 即日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赠句芒神 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 楚宫 子直晋昌李花(得分字) 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 赠从兄阆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瞿的词语有哪些 挢揉造作 馬字旁的字 自由放任 删芜就简 邦以民为本 层壑 出丧 惊潮 正本澄源 鱼字旁的字 快鋭 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入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缘薄分浅 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