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4:03
〔唐代〕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 相和歌辞。猛虎行 】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向晚一身... 详情
【 和裴仆射朝回寄韩吏部 】 独爱南关里,山晴竹杪风。从容朝早退,萧洒... 详情
【 琴曲歌辞 别鹤 】 双鹤出云溪,分飞各自迷。空巢在松杪,折羽... 详情
【 逢故人 】 山东一十馀年别,今日相逢在上都。说尽向来... 详情
【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盘石磴 】 垒石盘空远,层层势不危。不知行几匝,得到... 详情
【 送远客 】 南原相送处,秋水草还生。同作忆乡客,如今... 详情
【 不食姑(一作赠山中女道士) 】 几年山里住,已作绿毛身。护气常稀语,存思... 详情
【 杂曲歌辞。春日行 】 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兰心短。草堂晨起... 详情
【 少年行 】 少年从猎出长杨,禁中新拜羽林郎。独对辇前... 详情
【 没蕃故人 】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 详情
【 登楼寄胡家兄弟 】 独上西楼尽日闲,林烟演漾鸟蛮蛮。谢家兄弟... 详情
【 野寺后池寄友 】 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繁木荫芙蕖,时有... 详情
【 和裴司空以诗请刑部白侍郎双鹤 】 皎皎仙家鹤,远留闲宅中。徘徊幽树月,嘹唳... 详情
【 晚秋闲居 】 独坐高秋晚,萧条足远思。家贫常畏客,身老... 详情
【 旧宫人 】 歌舞梁州女,归时白发生。全家没蕃地,无处... 详情
【 贺秘书王丞南郊摄将军 】 正初天子亲郊礼,诏摄将军领卫兵。斜带银刀... 详情
【 病中酬元宗简 】 东风渐暖满城春,独占幽居养病身。莫说樱桃... 详情
【 寄徐晦 】 鄠陂鱼美酒偏浓,不出琴斋见雪峰。应胜昨来... 详情
【 答僧拄杖 】 灵藤为拄杖,白净色如银。得自高僧手,将扶... 详情
【 琴曲歌辞。别鹤 】 双鹤出云谿,分飞各自迷。空巢在松杪,折羽...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