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5:17
紫藤
作者:白居易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
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馀。
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
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
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
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
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
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
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愿以藤为戒,铭之于座隅。
这首诗描绘了紫藤花和藤叶的美丽,但同时揭示了其潜在的危害。藤花紫色如绒,藤叶青翠而繁茂。有人认为美丽的颜色只带来美好,却不知道它的危害远超预期。藤蔓像蛇一样盘绕在树上,像绳子一样缠绕着。可怜的是,中间的树木被束缚得干枯无生。柔软的藤蔓无法自持,轻轻飘荡在空中。不知道缠绕树木的力量,千人的力量也不如它。最初的柔弱,后来却成为了祸害,像谄媚的谄佞者一样。它们依附于君主的权势,君主被迷惑而不愿斩除。又如妖妇,她用绸缪迷惑自己的丈夫。邪恶的妖气侵蚀家庭,丈夫无法将其驱除。我劝告国家和家庭,最要谨慎的在于开始。若在细微之处不早早辨别,滋生的藤蔓将很难铲除。希望以藤为戒,铭记在心。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乐府诗著称,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回顾政治生涯,感慨权力与美貌的双重诱惑,警示人们对初始、表象的判断和对潜在危害的警惕。
《紫藤》以紫藤的美丽引入,表象之美与潜在之害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对权力与美色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藤蔓的缠绕象征权力的束缚,暗喻谄媚者对权臣的影响,显示出其对社会、家庭的深切关注与忧虑。白居易通过对藤的描写,传达出“外柔内刚”的警惕,劝诫人们要在早期阶段就辨别潜在的危机,避免后患。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现出白居易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警示人们要警惕外表的美丽,辨别潜在的危害,强调初始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藤蔓的比喻主要象征什么?
A. 美丽
B. 权力的束缚
C. 家庭的和谐
D. 自然的力量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谀佞”指的是__。
判断题:诗中认为美丽的藤花没有任何危害。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紫藤》与李白的《庐山谣》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有情感的寄托,白居易更关注潜在的社会问题,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