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2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26:25
沁园春(冰漕凿方泉,宾客请以名斋,邀赋)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澄碧西湖,软红南陌,银河地穿。见华星影里,仙棋局静,清风行处,瑞玉圭寒。
斜谷山深,望春楼远,无此峥嵘小渭川。
一泓地,解新波不涸,独障狂澜。老苏而后坡仙。
继菊井嘉名相与传。试摩挲劲石,无令角折,丁宁明月,莫涴规圆。
漫结鸥盟,那知鱼乐,心止中流别有天。
无尘夜,听吾伊正在,秋水阑干。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人首先描述了“澄碧的西湖”、“柔软的南陌”,以及银河在湖面上的倒影,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接着提到在华星影下的仙子棋局,清风拂面,似乎一切都显得清冷而高洁。
诗中提到的“斜谷山深”和“望春楼远”,让人感受到一种遥远而苍翠的山水意境。尽管没有小渭川那样的壮丽,诗人却能在这片静谧中找到心灵的归属。
接着,诗人提到“新波不涸”,象征着生命的不断涌动,而“老苏而后坡仙”则意指对先贤的追慕与敬仰。
“试摩挲劲石,无令角折”,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的追求,意在警示自己要保持内心的圆满与和谐。
最后,诗句描绘了与鸥鸟结盟的情景,表明作者在静谧的夜晚,倾听秋水的声音,心灵在这里得到安宁与升华。
吴文英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词风清丽、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山水之美与人文哲理,显示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吴文英晚年,反映出他对西湖的深切情感,以及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正值文人雅士聚集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来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朋友间的雅趣。
《沁园春》是一首颇具宋代文人气质的诗作,诗中描绘的西湖美景,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美,令人感受到一种心灵上的宁静。全诗在意象的选取上,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表现出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中“澄碧西湖,软红南陌”,是对西湖景色的生动描写,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湖面波光粼粼的美丽;而“银河地穿”则表现出一种宇宙的浩瀚与无垠,带有一种浪漫的情怀。诗人在描绘自然时,往往能够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得作品不仅仅是对景的描绘,更是情感的抒发。
在后面的部分,诗人提到“老苏而后坡仙”,这不仅是对前辈文人的追慕,也表现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与此同时,诗中反复出现的“清风”、“明月”等意象,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在艺术上采取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一个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的结尾,诗人以“无尘夜,听吾伊正在,秋水阑干”收尾,意境更加深邃,给人以无限遐思。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展现了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美好画面,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苏轼
B. 王维
C. 吴文英
D. 李白
诗中提到的“银河地穿”主要是指?
A. 湖水清澈
B. 星星的倒影
C. 星空的美丽
D. 自然的和谐美
“老苏而后坡仙”中提到的“老苏”指的是哪位诗人?
A. 苏轼
B. 苏洵
C. 苏轼的朋友
D. 苏辙
诗中“试摩挲劲石,无令角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物质的珍惜
B. 坚韧不拔的追求
C. 追求完美的态度
D. 对自然的热爱
《水调歌头》与《沁园春》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水调歌头》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沁园春》则侧重于宁静的理想境界。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相辅相成,展现了宋代诗词的丰富多样性。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沁园春》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