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8:02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陈希烈)
作者: 高适 〔唐代〕
德以精灵降,时膺梦寐求。
苍生谢安石,天子富平侯。
尊俎资高论,岩廊挹大猷。
相门连户牖,卿族嗣弓裘。
豁达云开霁,清明月映秋。
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阶砌思攀陟,门阑尚阻修。
高山不易仰,大匠本难投。
迹与松乔合,心缘启沃留。
公才山吏部,书癖杜荆州。
幸沐千年圣,何辞一尉休。
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沉浮。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
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
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
风尘与霄汉,瞻望日悠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陈左相的敬仰与感慨。诗中提到,德行像精灵一样降临,时常在梦中寻求。苍生感激谢安(谢安为东晋名臣),天子则富有平侯。尊贵的餐具与高谈阔论,岩廊中流淌着大气的风范。相门的户牖相连,卿族的后代承袭着弓裘。豁达的心境如同云开霁,明月照耀着秋天。能够为吉甫作颂歌,善于运用子房的计谋。阶梯让我思绪攀登,门前的栏杆依旧阻挡修行。高山难以仰望,大匠也难以投身于此。脚步与松树相合,心灵与滋养相留。公才如同山中的吏部,书法痴迷于杜荆州。幸得沐浴千年的圣德,何必在一位尉的职位上辞退。低头明白荣辱,回首可见沉浮。天地如庄生的马,江湖如范蠡的舟。逍遥自在自得其乐,浩荡之中信无忧。离开此地去追随黄绶,归来时任凭白头。风尘与天际相望,瞻望那久远的日子。
作者介绍:高适(701年-765年),字达夫,号穷睇,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并称。高适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见长,尤其以边塞诗著称。
创作背景:诗作写于唐代,时值盛唐时期,政治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作者借此表达对政治与人生的思考,对名士的追求与敬仰。
这首诗以古乐府的形式呈现,运用典雅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现出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名士的敬仰。诗中反复出现的“德”、“才”、“荣辱”字眼,体现出作者对道德与才华的重视。同时,诗中提到的谢安、吉甫、子房等历史人物,借以映射出理想中的官员形象,展示出一种高洁的志向与追求。
诗人在描绘理想境界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例如“阶砌思攀陟,门阑尚阻修”,表达了对仕途的迷茫与对自我的反省。最后,诗人以“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收尾,展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抒发出一种超脱的洒脱情怀,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对名士的敬仰以及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苍生谢安石”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折腰知宠辱”意在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都展现了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但高适更多关注内心的挣扎与对名士的敬仰,而王之涣则更多表现出壮丽的自然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