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2:1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2:10:44
江城子(忆别)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画堂高会酒阑珊。
倚栏干。霎时间。
千里关山,常恨见伊难。
及至而今相见了,
依旧隔关山。
倩人传语问平安。
省愁烦。泪休弹。
哭损眼儿,不似旧时单。
寻得石榴双叶子,
恁寄与插云鬟。
在华丽的厅堂中,酒席快要结束时,我倚靠着栏杆,突然感到时光飞逝。千山万水之间,我常常怨恨我们见面是多么困难。直到现在我们再次相见,依然隔着那遥远的关山。请你代我问候对方的安好,省去那些忧愁烦恼。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眼睛哭得模糊,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澈。找到那对石榴的双叶,恰好寄给你插在发髻上。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理学家。他是苏轼的门徒,以豪放、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影响深远。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与友人分别后,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感慨。诗中通过对酒会的描写,引入了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江城子(忆别)》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及隔着千山万水的无奈与惆怅。首句“画堂高会酒阑珊”描绘了一幅热闹的聚会场景,酒席即将结束,暗示着欢聚的时光即将逝去。接下来的“倚栏干,霎时间”则体现了诗人在此时此刻的感慨与不舍,时间的流逝使得聚会的欢乐变得更加珍贵。
“千里关山,常恨见伊难”,通过千山万水的隔阻,表达了对友人相见困难的深深怨恨,情感愈加沉重。而“倩人传语问平安”一句,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无奈,无法亲自问候。
结尾处,作者以“寻得石榴双叶子,恁寄与插云鬟”作结,石榴象征着美好与团圆,寄送双叶子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象征着对美好友情的珍视,体现了深厚的情谊。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的才情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以友谊和思念为主题,表现了对离别的惋惜与无奈,传递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诗中“倩人传语问平安”中的“倩人”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千里关山”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所寄的“石榴双叶子”象征着什么?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表达情感基调上的不同,黄庭坚更为细腻、深情,而辛弃疾则更为豪放、激昂。
以上为《江城子(忆别)》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供用户深入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