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1:5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1:55:10
向来借箸在筹帷,今趣魁缠入太微。
汉郡奚劳汲生守,洛人喜见范公归。
要持真是明公论,莫急同心济事机。
见说九重勤侧席,细陈长策慰宵衣。
这首诗表达了对焦吏部的送别与祝福。过去常借助他人之力谋划事情,现在他已经踏上了前往太微(指朝廷)的道路。汉朝的郡县不必再劳心费力地守卫,洛阳的人们也欢喜地期待范公(指范仲淹)的归来。希望你能坚守公正的原则,不要急于求成,要共同努力解决事务的关键。听说皇上在侧边勤勉地听取建议,愿你能细致地提出长远的计划来安慰夜以继日的辛劳。
李曾伯,字景甫,号白云,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曾仕于朝,擅长诗词,作品内容多涉及政治、民生,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幽默和机智见长。
此诗写于焦吏部即将前往朝廷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政治理想和对国家前途的关注。
本诗通过对焦吏部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开篇以“借箸”引入,表现出诗人与焦吏部的深厚情谊,接着通过对朝廷的描绘,表达出对国家政治的关切。诗中提到的“汉郡奚劳”,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当下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繁荣政治的向往。
“要持真是明公论”一句,强调了在政治上应持守公正原则的重要性,展现出诗人对焦吏部在朝中的期望。最后,提及皇上的勤勉,既是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也是一种激励,鼓励焦吏部为国家献计献策。
整首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即将投身职场的祝福,也隐含了对国家治理的关注,体现了宋代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体现了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国家前途的关怀,反映了宋代士人的责任感。
诗中提到的“明公”是指谁?
A. 皇帝
B. 朋友
C. 聪明正直的人
D. 历史人物
“洛人喜见范公归”中,洛人是指哪个地方的人?
A. 长安
B. 洛阳
C. 成都
D. 北京
诗中提到的“九重”指的是什么?
A. 九座山
B. 九重天
C. 皇宫
D. 九个地方
答案:1.C;2.B;3.C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送焦吏部造朝二首》的诗意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