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利州登栈道》

时间: 2025-04-26 14:18:16

诗句

足迹初来剑北州,试登危栈瞰江流。

万山西接地穷处,一水东归天心头。

欲访肴函无健马,相忘楚汉付轻鸥。

丈夫要了中原事,未分持竿老钓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8:16

原文展示:

利州登栈道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足迹初来剑北州,试登危栈瞰江流。
万山西接地穷处,一水东归天心头。
欲访肴函无健马,相忘楚汉付轻鸥。
丈夫要了中原事,未分持竿老钓舟。


白话文翻译:

我初来剑北州,试着登上这危险的栈道俯瞰江流。
远山与天际相接,水流向东归向天边。
想要寻找美味佳肴,却没有健马可骑,
只能将楚汉的故事丢给轻飘的鸥鸟。
男子汉志在中原大事,何必要在老钓舟上分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剑北州: 指四川省利州,因其地理位置接近剑门而得名。
  • 危栈: 高悬的栈道,形容其危险。
  • 万山: 形容山脉的连绵不绝。
  • 肴函: 指盛装美味的容器,常用来形容美食。
  • 楚汉: 指楚汉之争,象征历史上的纷争与英雄豪杰。
  • 老钓舟: 形容安静、悠然自得的状态,暗含不愿追求功名利禄的心态。

典故解析:

  • 楚汉争雄: 指汉高祖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战争,象征着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及其理想追求。
  • 中原: 代表着中国的中心地带,象征着权力、地位与壮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多游历,擅长山水诗,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游历剑北州时,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境遇与内心的追求。


诗歌鉴赏:

《利州登栈道》通过诗人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深邃的人生思考。诗的开头,诗人以“足迹初来剑北州,试登危栈瞰江流”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他初到此地的兴奋与新奇中。接着,诗人描绘了“万山西接地穷处,一水东归天心头”的壮丽景色,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也暗示了人生的广阔与无际。

在随后的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因为缺乏交通工具而感到无奈,显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欲访肴函无健马”体现了他对美食的渴望,而“相忘楚汉付轻鸥”则暗示着他对历史纷争的淡然态度。最后两句“丈夫要了中原事,未分持竿老钓舟”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理想在心,但生活的琐碎与无奈让他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追求。

整首诗在语言上流畅自然,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哲理的深度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足迹初来剑北州: 描述诗人初到剑北州,带有探索的兴奋。
  2. 试登危栈瞰江流: 试图登高,俯瞰江水,表现出冒险与好奇的精神。
  3. 万山西接地穷处: 描绘连绵的山脉,象征着地理的辽阔与人生的遥远。
  4. 一水东归天心头: 江水向东流去,暗示着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5. 欲访肴函无健马: 想享受美食,却没有马匹,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6. 相忘楚汉付轻鸥: 将历史纷争抛诸脑后,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
  7. 丈夫要了中原事: 强调理想与追求,表现出对历史责任的担当。
  8. 未分持竿老钓舟: 体现诗人对钓鱼生活的向往,暗示着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水东归天心头”将江水比作生命与时间流逝。
  • 对仗: 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象征: “中原事”象征着理想与抱负,反映了士人的志向。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历史责任感的自觉与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栈道: 代表着人生的险路,象征着追求理想的艰难。
  • 江流: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万山: 代表着广阔的天地与人生的远大理想。
  • 肴函: 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享受。
  • 鸥鸟: 象征着自由与洒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剑北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四川省
    • B. 浙江省
    • C. 云南省
  2. 诗人想要访问的“肴函”象征什么?

    • A. 美食
    • B. 办公室
    • C. 书籍
  3. 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忘却纷争
    • C. 对理想的执着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展现了壮丽的自然,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曾伯的《利州登栈道》则更倾向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四首 其六 已亥杂诗 56 呜呜硻硻 已亥杂诗 133 已亥杂诗 68 已亥杂诗 95 减兰 已亥杂诗 6 已亥杂诗 159 已亥杂诗 140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请政 巳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弹铗求通 红愁绿惨 扫地俱尽 干步 蝎蝎螫螫 包含逾的词语有哪些 科研 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飒的词语有哪些 府望 骨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粗开头的成语 末由也已 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小试锋芒 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