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平原郡王南园诗二十一首·豁望》

时间: 2025-05-07 11:14:46

诗句

高亭四望与天开,乘兴登临亦快哉。

胸次如公无滞念,时时只合眺崔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14:46

原文展示:

高亭四望与天开,
乘兴登临亦快哉。
胸次如公无滞念,
时时只合眺崔嵬。

白话文翻译:

在高高的亭子上四下眺望,与天空相连,
兴致勃勃地登高望远,真是快意无比。
心胸开阔如同孔子一般,没有任何的杂念,
时常只应该欣赏那巍峨的山峰。

注释:

  • 高亭:高高的亭子,指可以远眺的建筑。
  • 四望:四面眺望,环顾四周。
  • 乘兴:兴致勃勃,带着愉快的心情。
  • 胸次:心胸、气度。
  • 如公:指孔子,代表博大的胸怀。
  • 滞念:杂念、牵挂,指心中无所挂碍。
  • 崔嵬:高耸、巍峨,形容山峰的壮丽。

典故解析:

“如公”指的是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以其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而被后世尊重。作者在此提到孔子,意在强调一种开阔的心境和无所挂碍的精神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子华,号白石,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山水诗闻名。他的作品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某次登高游览之际,姜特立在高亭之上,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心灵的愉悦。诗中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心境的追求,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精神面貌。

诗歌鉴赏:

这首《豁望》展现了诗人登高所感受到的心灵愉悦与对自然的热爱。开篇“高亭四望与天开”,描绘出诗人登上高亭,四面眺望的情景,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无限开阔的感觉。接下来的“乘兴登临亦快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登高所带来的兴奋与快乐,彰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胸次如公无滞念”一句,诗人以孔子为参照,表现出一种宽广的心胸与无所挂碍的境界。这样的心态,正是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理想追求。在“时时只合眺崔嵬”中,诗人强调了人应当常常欣赏自然的壮丽,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亭四望与天开:诗人在高亭上四处眺望,视线与天空相接,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2. 乘兴登临亦快哉:诗人因兴致盎然而登高,心情愉悦,强调了登高的乐趣。
  3. 胸次如公无滞念:心胸开阔如同孔子,没有任何杂念,表现了诗人高尚的品德。
  4. 时时只合眺崔嵬:时常应当欣赏那巍峨的山峰,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高亭四望”与“乘兴登临”形成了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胸次如公”来比喻诗人的宽广心胸,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心灵的开阔,强调了在繁忙生活中,保持一份清明与豁达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亭: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天空:代表着自由与辽阔的心灵空间。
  • 崔嵬:象征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生的巅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亭四望与天开”中的“天”指的是什么?

    • A. 天空
    • B. 天帝
    • C. 天气
  2. “胸次如公无滞念”中的“公”指的是谁?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荀子
  3. 诗人在高亭上感受到的是什么情绪?

    • A. 悲伤
    • B. 愉悦
    • C. 忧愁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但更强调的是视野的开阔与历史的厚重;而姜特立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哲理的思考。两者虽同为登高,但侧重点不同,前者传达了壮丽的景色,后者则注重心灵的豁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相关查询

扬州 其二 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绝句 道情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 题画兰 峭壁兰 念奴娇 莫愁湖 游白狼山两首 踏莎行·无题 江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古稀之年 比字旁的字 率土之滨 招降纳顺 康侯 指大于臂 酉字旁的字 朱天 包含肱的成语 攴字旁的字 楚楚可人 金字旁的字 惊见骇闻 触而即发 衍字 亅字旁的字 举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