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3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34:04
赴宣州使院夜宴寂上人房留辞前苏州韦使君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白云乖始愿,沧海有微波。
恋旧争趋府,临危欲负戈。
春归花殿暗,秋傍竹房多。
耐可机心息,其如羽檄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提到白云与沧海,象征着远方和变化。诗人虽然渴望归返,但因官场的责任而不得不留在他乡。春天的花殿已然暗淡,秋天的竹房却显得更加繁茂,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最后一句以羽檄(古代传递文书的简信)作比,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无奈。
作者介绍:刘长卿,字逢辰,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官职,作品深受后人喜爱,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刘长卿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诗人身处官场之际,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诗人通过夜宴的场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异乡宴饮的情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开头两句“白云乖始愿,沧海有微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心中那份对故乡的向往与不安。白云和大海让人联想到遥远的地方,恰如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接着,诗人提到“恋旧争趋府”,表现出诗人对官职的无奈与对旧地的眷恋。虽然身居高位,但内心却渴望回归故土,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挣扎。后两句“春归花殿暗,秋傍竹房多”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春天的花殿已然失去生机,秋天的竹房却显得更加宁静,仿佛时间的流逝让一切变得暗淡无光。
最后一句“耐可机心息,其如羽檄何”,以羽檄作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时间如风,不可逆转。整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细腻的情感,是一首耐人寻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白云乖始愿”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爱情的渴望
填空题:诗中提到“春归花殿暗”,这句诗主要反映了对__的感慨。
判断题: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热爱。
(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相似主题的独特表达方式,各有风格与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