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

时间: 2025-05-17 00:55:50

诗句

山居秋更鲜,秋江相映碧。

独临沧洲路,如待挂帆客。

遂使康乐侯,披榛著双屐。

入云开岭道,永日寻泉脉。

古寺隐青冥,空中寒磬夕。

苍苔绝行径,飞鸟无去迹。

树杪下归人,水声过幽石。

任情趣逾远,移步奇屡易。

萝木静蒙蒙,风烟深寂寂。

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0:55:50

原文展示

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
——刘长卿 〔唐代〕

山居秋更鲜,秋江相映碧。
独临沧洲路,如待挂帆客。
遂使康乐侯,披榛著双屐。
入云开岭道,永日寻泉脉。
古寺隐青冥,空中寒磬夕。
苍苔绝行径,飞鸟无去迹。
树杪下归人,水声过幽石。
任情趣逾远,移步奇屡易。
萝木静蒙蒙,风烟深寂寂。
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山居景象,秋江和山色相互辉映,显得格外清新。诗人独自走在沧洲的路上,仿佛在等待一位挂帆而来的客人。于是,康乐侯(指萧使君)也披着草鞋,走入了这片荒野。一路上,诗人寻觅着泉水的源头,穿过云雾缭绕的山岭,直到古老的寺庙隐匿在青色的山影中,傍晚时分,空中传来阵阵寒磬声。苍苔覆盖了行人所走的路径,飞鸟的踪迹也消失无踪。只有在树梢之下归来的人,伴随着水流的声音,经过幽静的石头。诗人任凭情趣愈加深远,然而每一步的移动似乎又变得容易。四周的树木静谧,烟雾深沉,诗人徘徊不去,唯恐与世外桃源隔绝。

注释

字词注释

  • 鲍达洞:地名,指的是一个山洞,可能与隐士文化相关。
  • 康乐侯:指的是萧使君,可能是对其身份的尊称。
  • 寒磬:指的是寺庙中敲击的磬,声音清冷而悠远。
  • 苍苔:生长在石头上的苔藓,象征古老与荒凉。

典故解析

  • 桃源: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着人间的理想境地,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语言清新,意境优雅,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与友人游览山水时,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致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开篇以“山居秋更鲜”引入,描绘了秋天的清新与生机,紧接着“秋江相映碧”则将自然景色推向高潮,描绘了山水相映的美丽画面。诗人在游历中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沉醉与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向往。通过描写康乐侯的行径,诗人将友谊与自然融为一体,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意象上,诗中通过“寒磬”、“苍苔”、“飞鸟”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幽远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则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推向深邃,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一种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居秋更鲜:山中的秋天愈发鲜艳。
  • 秋江相映碧:秋天的江水与青山相映成趣。
  • 独临沧洲路:独自走在通往沧洲的路上。
  • 如待挂帆客:像是在等待一位将要乘船而来的客人。
  • 遂使康乐侯:于是康乐侯也跟着走入了这片山林。
  • 披榛著双屐:穿着草鞋,走在荒野之中。
  • 入云开岭道:走进云雾中,开辟出一条山岭之路。
  • 永日寻泉脉:整日寻找泉水的源头。
  • 古寺隐青冥:古老的寺庙隐藏在青色的山影中。
  • 空中寒磬夕:空中传来傍晚时分的寒磬声。
  • 苍苔绝行径:苍苔覆盖了行人所经过的道路。
  • 飞鸟无去迹:飞鸟的踪迹已经消失无踪。
  • 树杪下归人:在树梢下归来的人。
  • 水声过幽石:水声流过幽静的石头。
  • 任情趣逾远:随意追逐情趣愈加深远。
  • 移步奇屡易:然而每一步的移动似乎变得容易。
  • 萝木静蒙蒙:周围的树木静谧而朦胧。
  • 风烟深寂寂:风烟渺茫,显得深沉寂静。
  • 徘徊未能去:诗人徘徊却未能离去。
  • 畏共桃源隔:唯恐与理想的桃源隔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待挂帆客”形象地表现出期待的心情。
  • 对仗:如“山居秋更鲜,秋江相映碧”展现出优美的语言对称性。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写山水之美,表达了内心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居:象征着隐逸与安宁。
  • 秋江:代表着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 古寺:隐喻着历史的沉淀与哲思。
  • 寒磬:象征着孤独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所提到的“康乐侯”指的是谁?

    • A. 刘长卿
    • B. 萧使君
    • C. 陶渊明
    • D. 王维
  2. 诗歌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比较刘长卿的《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但前者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后者则更突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艺术》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踏莎行 踏莎行 闵明陪游天目湖,归荆溪虎堂作此赠之 踏莎行 踏莎行 红豆 踏莎行 冬月和韵 踏莎行•春暮 踏莎行 秋雨 踏莎行 寄洛珍 踏莎行 踏莎行·点点琼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光芒万丈 朱蓝 回桥 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紫降 兵临城下 鼎科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口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甘字旁的字 朝衣东市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矢誓 包含蜃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狧糠及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