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答孔平仲惠蕉布二绝》

时间: 2025-04-26 19:53:23

诗句

裘葛终年累已轻,薄蕉如雾气尤清。

应知浣濯衣棱败,少助晨趋萃蔡声。

灯笼白葛扇裁纨,身似山僧不似官。

更得双蕉缝直掇,都人浑作道人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3:23

原文展示:

答孔平仲惠蕉布二绝
苏辙 〔宋代〕
裘葛终年累已轻,薄蕉如雾气尤清。
应知浣濯衣棱败,少助晨趋萃蔡声。
灯笼白葛扇裁纨,身似山僧不似官。
更得双蕉缝直掇,都人浑作道人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孔平仲赠送的蕉布的感激之情。诗人穿着轻便的衣物,感受到蕉布的清凉如同晨雾一般。虽然衣服已经褪色,但仍然可以用来洗涤和清洗,早晨走在路上,听到蔡声(指水声)。诗人提到自己使用的扇子是用白葛制作的,身形就像山中的僧人,不像官员那样讲究。最后,诗人提到人们看到他手里的蕉布,纷纷以为他是个道士。

注释:

  • 裘葛:指的是冬季穿的皮衣和夏季穿的葛衣。
  • 薄蕉:指用蕉叶制作的布料,质地轻薄。
  • 浣濯:洗涤,清洗。
  • 晨趋:早晨走动,通常指出门。
  • 蔡声:指水流的声音,通常与清澈的水源有关。
  • 扇裁纨:用轻薄的丝绸制作的扇子。
  • 双蕉:指用两片蕉叶缝制的衣物。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涧滨,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及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散文,作品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 创作背景:诗作于苏辙与友人孔平仲的交往中,表达了对友人赠送的蕉布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清淡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描绘了诗人对蕉布的喜爱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开头两句通过对裘葛与薄蕉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轻便衣物的赞美,暗示着他更倾向于简朴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浣濯衣棱败”体现出生活的智慧,虽然衣物已经褪色,但依然有其价值。诗人的生活方式并不追求奢华,反而更愿意沉浸在自然的清新之中。

灯笼白葛扇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清淡的形象,身似山僧不似官的自我定位,更是强调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拒绝。最后一句通过双蕉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一种道士般的洒脱,似乎在表达诗人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整体来看,诗歌不仅仅是对友人礼物的感谢,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自我身份的思考与坚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裘葛终年累已轻:冬季的裘衣和夏季的葛衣,呈现出生活的轻松与自在。
    • 薄蕉如雾气尤清:蕉布轻薄,清新如晨雾,暗示自然的清新与纯净。
    • 应知浣濯衣棱败:虽衣物褪色,但依然可以清洗,体现了物品的实用性。
    • 少助晨趋萃蔡声:清晨走动时,伴随着水流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灯笼白葛扇裁纨:用轻薄的材料制作的扇子,展示了生活的简约。
    • 身似山僧不似官:诗人自我定位为山僧,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更得双蕉缝直掇:手中持有的蕉布,象征着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都人浑作道人看:人们看到他手握蕉布,误以为他是道人,反映出他与世俗的距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蕉布与晨雾相提并论,突出其清新感。
    • 对仗:如“裘葛”与“薄蕉”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水声被具象化,赋予生活气息。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诗人对简朴与自然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他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通过蕉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于俗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裘葛:象征着世俗的繁华与复杂。
  • 薄蕉:代表了清新、自然的精神追求。
  • 晨趋:暗示着新的一天与生活的希望。
  • 蔡声:象征着自然的声音,带来宁静的气息。
  • 双蕉:象征着简单与从容。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薄蕉”是什么材料?
      • A. 薄纱
      • B. 竹叶
      • C. 蕉叶
    2. 作者在诗中将自己比作什么?
      • A. 官员
      • B. 山僧
      • C. 道士
    3. 诗中提到的“蔡声”指的是什么?
      • A. 风声
      • B. 水声
      • C. 鸟鸣

答案

  1. C. 蕉叶
  2. B. 山僧
  3. B. 水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竹枝词》:由刘禹锡创作,描写自然与生活之间的和谐美。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生活的艰辛。
  •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黄州快哉亭》与苏辙的这首诗都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追求,但苏轼的作品更偏向于豪放,而苏辙的作品更倾向于内敛与清新。两者在风格上形成有趣的对比,反映了兄弟二人不同的个性与思想。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苏辙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留题毘陵潘氏宅假山 送鲁玉太博挽词三首 王知章尉河内 次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二首 余姚陈寺丞 王几道罢磁州遗澄泥古瓦二砚 咏象韩子华邀赋 江南杂感 武陵行 送人入都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善禁 牛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鰕须 包含似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上交不谄 指囷相赠 丿字旁的字 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病民害国 红盘 颐指进退 包含连的词语有哪些 旧学 皮字旁的字 密密层层 遗黎故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