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曹郎子文赴山阳令》

时间: 2025-04-30 05:11:27

诗句

囊空口众不堪闲,却喜平生得细论。

鹤发进封偿旧德,彩衣听讼勉平反。

楚风剽疾观新政,浙水萧条咏旧恩。

记取老人临别语,茶瓢霜後早相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27

原文展示

囊空口众不堪闲,却喜平生得细论。
鹤发进封偿旧德,彩衣听讼勉平反。
楚风剽疾观新政,浙水萧条咏旧恩。
记取老人临别语,茶瓢霜後早相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口袋空空,四周的人都不堪忍受闲聊的无聊,但我却喜欢在平生之中进行细致的讨论。白发苍苍,升迁后偿还旧日的恩德,穿着彩衣听取诉讼,努力进行平反。楚地的风气迅速变革,观察到新政的实施;浙水的萧条让我吟咏对旧恩的追思。记住老人临别时的教诲,茶瓢霜后要早早储存。

注释

字词注释

  • 囊空口众:指口袋空空,周围的人无事可做。
  • 平生:一生,生命中的经历。
  • 鹤发:形容老年,头发如鹤一般白。
  • 进封:升官或被授予官职。
  • 偿旧德:报答过去的恩德。
  • 彩衣:指官员的服饰,一般代表尊贵。
  • 听讼:审理案件,处理争议。
  • 平反:为被冤屈的人平冤。
  • 楚风:指楚地的风俗、风气。
  • 浙水:指浙江的河流,象征地方的经济状态。
  • 记取:牢记,铭记。
  • 茶瓢霜后:比喻在寒冷的霜降后,要准备好茶水。

典故解析

  • 老人临别语:此处可能指代作者的长辈或智者在临终前的教诲,强调要珍惜与他人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蘋洲,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洵之子,苏轼之弟。苏辙在诗词上成就斐然,作品风格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担任山阳令之际,反映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思考以及对旧恩的追忆。同时,也表现出对新政的关注与期待。

诗歌鉴赏

《曹郎子文赴山阳令》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人生哲理。诗的开头以“囊空口众”引入,描绘出一种无所事事的闲适状态,讽刺了周围人对待生活的消极态度。诗人则在这种环境中,选择进行深入的讨论,显示出他对思想交流的重视。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迈的形象和升迁后的责任感,表明他对旧恩的感激与回报。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观察到楚地新政的迅速变化和浙水的萧条,反映出社会变革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诗中的“楚风剽疾”与“浙水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与思考。最后,诗人通过“记取老人临别语”把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旧恩的怀念与回报,更流露出对新政实施的思索与关注,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囊空口众不堪闲:口袋空空,身边的人对无聊的闲话感到厌倦。
  • 却喜平生得细论:但我却乐于在一生中进行深入的讨论。
  • 鹤发进封偿旧德:白发苍苍,升迁后要报答过去的恩德。
  • 彩衣听讼勉平反:身着华服,努力审理诉讼,平冤申冤。
  • 楚风剽疾观新政:观察楚地的社会风气迅速变革,反映对新政的关注。
  • 浙水萧条咏旧恩:因浙地的经济萧条而吟咏对旧恩的怀念。
  • 记取老人临别语:牢记老人临终时的教诲,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珍贵关系。
  • 茶瓢霜後早相存:在寒霜过后,要提前储存茶水,象征着对未来的准备。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鹤发进封”和“彩衣听讼”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白发比作鹤,表现出老年的形象。
  • 象征:茶瓢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珍贵,霜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社会变迁的反思,强调了对旧恩的回报、对新政的关注和对人际关系的珍惜,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发:象征老年与智慧。
  • 彩衣:象征地位与责任。
  • 楚风:象征社会的变迁与风气。
  • 浙水:象征经济状态与历史记忆。
  • 茶瓢:象征人际关系的珍贵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囊空口众”指的是什么状态?
    A. 经济富裕
    B. 口袋空空,周围人无所事事
    C. 热闹繁华
    答案:B

  2. “鹤发进封”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旧德的回报
    C. 对新政的赞美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老人临别语”主要强调了什么?
    A. 生活的无奈
    B. 人际关系的珍贵
    C. 政治的动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辙与苏轼的作品风格对比,苏辙更注重社会责任与个人经历,苏轼则更加关注人情世故与自然景色。在主题上,两者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处理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裴虬与讨臧玠故有行营) 白帝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 孟冬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潭州送韦员外牧韶州(迢)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車字旁的字 地角天涯 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侭多侭少 丨字旁的字 行不苟合 殊致 匕字旁的字 逼紧 昃食宵衣 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刚开头的成语 浑然一体 烦怏 全面 風字旁的字 肆口而食 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