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绝》

时间: 2025-07-12 05:17:56

诗句

天坛王屋北侵河,高比嵩丘一倍多。

小有清灵今尚在,俗缘深重奈成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5:17:56

原文展示:

天坛王屋北侵河,高比嵩丘一倍多。小有清灵今尚在,俗缘深重奈成魔。

白话文翻译:

天坛和王屋山在北方侵入河流,它们的高度比嵩山多出一倍。虽然这些地方还有些清雅的气息,但由于世俗的羁绊,终究难以避免变成魔障。

注释:

  • 天坛:指天坛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
  • 王屋:王屋山,位于中国河南省,因其形态而闻名。
  • 侵河:指山脉向河流方向延伸,形象地描述了山的地理位置。
  • 高比嵩丘一倍多:意为这些山比嵩山的高度多出一倍,强调其巍峨。
  • 清灵:清雅而灵动的气息。
  • 俗缘深重:指世俗的羁绊和深厚的情感。
  • 奈成魔:难以避免地变成魔障,寓意被世俗的事物所困扰。

典故解析:

  • 嵩丘:指嵩山,位于河南,是道教的重要圣地,历史悠久。
  • 天坛:在古代是祭天的地方,象征着与天的沟通与灵性。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以诗文见长,风格豪放。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辙在洛阳任职期间,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世俗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天坛、王屋等名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俗事的思考。开头两句以夸张的方式强调了山体的高大,给人以震撼。诗中提到的“小有清灵”则暗示了自然的纯净与灵动,与后文“俗缘深重”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世俗对人心灵的影响。整首诗在描绘壮美山川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与思索,具有深厚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坛王屋北侵河”:天坛和王屋山在北方侵入河流,描绘了山川的雄伟景象。
    • “高比嵩丘一倍多”:强调了这些山的高度,表现出其巍峨气势。
    • “小有清灵今尚在”:虽然这些山还有清雅的气息。
    • “俗缘深重奈成魔”:但因世俗的羁绊,终究难以避免地被困扰。
  • 修辞手法

    • 夸张:通过“高比嵩丘一倍多”强调山的高度。
    • 对比:清灵与俗缘的对比,展现了内心的矛盾。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高山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无奈,反映了人心灵在自然与世俗之间的挣扎。

意象分析:

  • 天坛:象征着高洁与灵性,代表自然之美。
  • 王屋:代表雄伟,传达出一种力与美的结合。
  • 清灵:象征着自然的纯净。
  • 俗缘:代表着世俗的羁绊,暗示生活的复杂与压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与河流的关系是什么? A. 山在河流之南
    B. 山在河流之北
    C. 山与河流无关

  2. “俗缘深重”中的“俗缘”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世俗的羁绊
    C. 个人的情感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他对自然的向往? A. 清灵的气息
    B. 高大的山脉
    C.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的生活情趣。
  • 李白《庐山谣》:通过对庐山的描写,表达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房陵旧第 春帖子词·皇后阁十首 元会诗五首 寄公序兄资政给事 岁晚私感 送梁著作宰兴平 中秋望夕不见月 杂兴 慈圣阁秋橙结实上召宗室同观 木芙蓉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儿女丑 飞字旁的字 哭哭啼啼 鬯字旁的字 玉殿嫦娥 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奬谕 流水不腐 片字旁的字 极恶不赦 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比字旁的字 半吐半露 贱敛贵发 折文旁的字 涂毒 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紊乱 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