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赠史文通奉议二首》

时间: 2025-04-30 04:11:20

诗句

有叟住东野,畏人希入城。

君时共还往,我欲问修行。

早岁识岩客,近时逢绛生。

真能访茅屋,屣履试将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11:20

赠史文通奉议二首

原文展示:

有叟住东野,畏人希入城。君时共还往,我欲问修行。早岁识岩客,近时逢绛生。真能访茅屋,屣履试将迎。

白话文翻译:

有位老者住在东边的乡野,害怕人们很少进城。你我有时一起去往那儿,我想询问他的修行情况。年轻时我曾认识那位住在山岩的客人,最近又碰到那位绛生(指的是一位隐士)。如果你真能去拜访他的茅屋,便可以试着穿上鞋子去迎接他。

注释:

  • :老者,指年长的人。
  • 东野:东边的乡野,指偏远的地方。
  • :害怕,担心。
  • 君时:你有时,指与朋友相聚的时光。
  • 修行:指追求道德修养与学问。
  • 岩客:住在山岩中的人,隐士。
  • 绛生:可能指的是某位隐士或高人,绛色的生者。
  • 茅屋:草屋,隐士居住的简陋住所。
  • 屣履:鞋子,穿鞋的意思。

典故解析:

“岩客”和“绛生”常用于描述隐士或高人,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思想的尊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田,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散文,深受士人推崇。
  • 创作背景: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士人隐逸的风气,以及对高人思想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悠远,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关心。开篇描绘了东野的宁静,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老者”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士修行的向往,体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通过与友人对话,诗人展示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彼此修行的关注。后面的描写则进一步引出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隐居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与人生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有叟住东野:描绘一个老者隐居在乡野,突出与世隔绝的生活。
    • 畏人希入城:老者因害怕人际交往而选择隐居,表现出对世俗的逃避。
    • 君时共还往:与友人相聚之时,体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我欲问修行:想要探讨修行之道,展现出对哲理的追求。
    • 早岁识岩客:回忆年轻时的经历,增强了个人的历史感。
    • 近时逢绛生:最近遇到的隐士,更加引发对隐士生活的思考。
    • 真能访茅屋:对隐士的向往,想要亲自去拜访。
    • 屣履试将迎:穿上鞋子去迎接,象征着对高人礼遇的重视。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有叟/畏人”,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隐士的生活象征着对世俗的超脱。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修行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珍贵。

意象分析:

  • 东野:象征自然与宁静,隐士的理想生活。
  • 老者:象征智慧与经验,反映人生的哲理。
  • 茅屋:代表简朴的生活方式,隐士精神的体现。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岩客”指的是谁? A. 隐士 B. 商人 C. 农夫

    2. 诗人希望去拜访谁的茅屋? A. 老者 B. 绛生 C. 岩客

    3.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名利 B. 隐逸生活 C. 追求权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则展现了不羁与豪放,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 早春南亭即事 奉和韦曲庄言怀贻东曲外族诸弟 送从弟广东归绝句 寄临海郡崔稚璋 送王炼师赴王屋洞 和韩侍御白发 戏赠表兄崔秀才 清明日次弋阳 苏小小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生字旁的字 废书长叹 包含匪的词语有哪些 色字旁的字 小人儿书 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至字旁的字 洒洒潇潇 里字旁的字 隐迹藏名 百花齐放 疏分 出言吐语 旷迈 片字旁的字 龙腾虎掷 略施小计 包含舐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