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清明日次弋阳》

时间: 2025-04-26 18:39:41

诗句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长。

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9:41

清明日次弋阳

原文展示: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

白话文翻译:

我在远方的乡村感叹清明节的到来,桐花飘落在河水上,葛溪的水流绵延不绝。家里的人一定是点燃了新的火,把它当作孤灯照亮洞房。

注释:

  • 自叹:自己感叹,表示一种情感的流露。
  • 清明:指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扫节日。
  • 桐花:指的是桐树的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覆水:水面上飘落的花瓣,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色。
  • 葛溪:葛溪是某个具体的溪流,象征着乡愁。
  • 新火:新点的火,寓意着新的开始。
  • 孤灯:独自的灯,传达了一种孤寂的情感。
  • 洞房:新婚的房间,寓意着团圆和温暖。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扫祖先、缅怀故人的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诗中提到的桐花和水流,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亦暗含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唐代诗人,字仲翔,号少游,生于公元738年,卒于公元799年。他以诗歌清新明快、情感真挚著称,曾任职于朝廷,游历广泛,作品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明节,正值春天,诗人身处远方,无法回乡祭扫,情感上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表现清明节的主题上,透过清明节的习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自叹清明在远乡”便直抒胸臆,突出诗人在远方的无奈与感伤。接着通过“桐花覆水葛溪长”描绘了故乡的自然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同时也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的最后两句“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则将思乡之情上升到对家庭的渴望,表现了作者对家人团聚的期待和对温暖家庭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事的深切思考,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在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诗人通过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勾勒出了一幅富有情感的乡愁画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叹清明在远乡:诗人自感在远方乡间,清明节的到来使他感到一种孤独与惆怅。
  2. 桐花覆水葛溪长:桐花飘落在水面,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葛溪河水流长,象征着诗人与故乡的距离。
  3. 家人定是持新火:推测家人在清明节时点燃新火,表达对家庭的思念。
  4. 点作孤灯照洞房:孤灯照亮洞房,暗示着家庭的温暖与团圆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桐花比作春天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新火”与“孤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孤独感。
  • 意象:桐花、水、灯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体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情感共鸣和对传统习俗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花: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延续。
  • :代表乡愁与流逝的时光。
  • 新火: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孤灯: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清明节主要是为了纪念什么? A. 祖先
    B. 自己
    C. 好友
    D. 养宠物

  2. 诗中提到的“桐花”象征什么? A. 秋天
    B. 冬天
    C. 春天
    D. 夏天

  3. “孤灯”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D. 兴奋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失落。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郑宋用前韵见示因亦和答四首 点绛唇(十月桃花) 八冬苦雨祷晴幸应刘若讷惠诗为贺因次其韵 寄梁士衡 道中遇停郊祀诏书 元夕再用韵 菩萨蛮(夜宿余家楼闻笛声) 西湖绝句戏题 故端明尚书汪公挽词二首 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角字旁的字 包含嫚的词语有哪些 木字旁的字 天方夜谭 自受自作 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心焦如焚 省符 兔丝燕麦 水厄 羽字旁的字 综括 千里之驹 孤立无援 艸字旁的字 冤滞 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