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家定国朝奉西归》

时间: 2025-05-23 13:54:04

诗句

我怀同门友,势如晓天星。

老去发垂素,隐居山更青。

退翁联科第,俯仰三十龄。

仕官守乡国,出入奉家庭。

鹄鹭性本静,芷兰深自馨。

新诗得高趣,众耳昏未听。

笑我老忧患,奔走如流萍。

冠裳强包裹,齿发坐凋零。

晚春首归路,朱轓照长亭。

县令迎使君,彩服导辎軿。

长叹或垂涕,平反知有令。

此乐我已亡,虽达终不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3:54:04

原文展示:

送家定国朝奉西归
作者: 苏辙〔宋代〕

我怀同门友,势如晓天星。
老去发垂素,隐居山更青。
退翁联科第,俯仰三十龄。
仕官守乡国,出入奉家庭。
鹄鹭性本静,芷兰深自馨。
新诗得高趣,众耳昏未听。
笑我老忧患,奔走如流萍。
冠裳强包裹,齿发坐凋零。
晚春首归路,朱轓照长亭。
县令迎使君,彩服导辎軿。
长叹或垂涕,平反知有令。
此乐我已亡,虽达终不宁。

白话文翻译:

我怀念我的同门朋友,就像晨星在天空中闪烁。
年纪渐长,白发渐多,隐居在青山中。
曾经的老翁联科高第,回首过去三十年。
我曾为官守乡土,出入于家中奉养。
白鹭本性宁静,兰花自有芬芳。
新诗有其高雅趣味,但众人却未曾听闻。
嘲笑我年老多忧,奔波如浮萍漂泊。
衣冠虽然包裹,牙齿和头发却已衰老。
晚春时节返回故乡,红色马车照耀长亭。
县令恭迎使君,华服引导车队。
我长叹或泪下,平反知晓有法令。
此乐我已失去,虽达终究不宁。

注释:

  • 同门友: 同门的朋友,指同学或同宗。
  • 势如晓天星: 比喻友情如同清晨的星星,明亮而少见。
  • 隐居: 隐退于世,表示不再参与官场。
  • 退翁: 退隐的老者。
  • 鹄鹭: 雁和鹭,象征宁静的生活。
  • 芷兰: 兰花,象征高洁的品性。
  • 朱轓: 红色的车,象征喜庆的回归。
  • 彩服: 华丽的衣服,显示出对来宾的尊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明道,宋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兄苏轼齐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生活与自然,反映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的晚年,主要寄托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个人及社会现状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苏辙的《送家定国朝奉西归》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对人生、友情与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开篇以怀念友人引入,描绘出友谊的美好与宝贵。接着,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出诗人对年岁增长的感慨,白发与隐居的意象显露出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中多次提到“老”,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尤其是“冠裳强包裹,齿发坐凋零”,直白地揭示了衰老与生理变化的无奈,触动人心。此外,诗人以“新诗得高趣”自嘲,说明自己虽有理想追求,却被世俗的冷漠与无知所困,这是一种对现代与传统的矛盾感受。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欢送中透出哀伤,描绘了一个即将归去的人的心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奈与不安。结尾的“此乐我已亡,虽达终不宁”更是点明了内心的失落与迷茫,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怀同门友,势如晓天星。”:表达对同门朋友的思念,友谊如晨星般珍贵。
  • “老去发垂素,隐居山更青。”:年岁已高,白发渐生,向往隐居于青山之中。
  • “退翁联科第,俯仰三十龄。”:回首三十年,曾经的高官显赫。
  • “仕官守乡国,出入奉家庭。”:在乡里做官,出入于家庭之中。
  • “鹄鹭性本静,芷兰深自馨。”:白鹭本性宁静,兰花自有芳香,暗喻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新诗得高趣,众耳昏未听。”:对新诗的欣赏未得到共鸣,被世人忽视。
  • “笑我老忧患,奔走如流萍。”:嘲讽自己年老多忧,像浮萍一样无处归依。
  • “冠裳强包裹,齿发坐凋零。”:即使衣服华丽,内心却感到衰老。
  • “晚春首归路,朱轓照长亭。”:晚春时节,归途的红车映照长亭。
  • “县令迎使君,彩服导辎軿。”:县令盛装迎接,使君的到来。
  • “长叹或垂涕,平反知有令。”:感叹间流下泪水,明白世间的无奈。
  • “此乐我已亡,虽达终不宁。”:虽然达到某种成就,但内心已失去快乐,感到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 “势如晓天星”比喻友情的稀有与珍贵。
  • 对仗: 如“冠裳强包裹,齿发坐凋零”,形成鲜明对比,增加诗歌的音韵美。
  • 象征: 白鹭、兰花象征高洁的品性与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友谊、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天星: 代表珍贵的友情。
  • 青山: 象征隐逸的理想生活。
  • 白鹭与兰花: 象征高洁与宁静。
  • 朱轓: 代表归家的喜悦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与隐居
    B. 官场与权力
    C. 春天的风景
    D. 对历史的回忆

  2. “鹄鹭性本静,芷兰深自馨。”中的“鹄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宁静
    C. 忧虑
    D. 年轻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苏辙的《送家定国朝奉西归》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两者均为送别诗,但苏辙更侧重于个人感悟与隐居理想,而李白则强调友谊的深厚与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3. 《苏辙全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记梦 述志 东坡像赞 乙卯重五诗 老学庵北窗杂书七首 其四 病愈小健戏作 游弥牟菩提院庭下有凌霄藤附古楠其高数丈花 客叩门多不能接往往独坐至晚戏作 园中作 病中戏书三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厂字头的字 包含昂的词语有哪些 借字 卝字旁的字 乐退安贫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积德累仁 包含贿的成语 列真 恃强怙宠 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求人不如求己 戚宦 千章万句 艸字旁的字 知了 螳螂捕蝉 包含掩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