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4:2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4:29:41
寿康朝谒蚤,长信燕閒多。不有图书乐,其如昼漏何。
早晨在寿康殿拜谒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长信宫里的燕子闲适地飞来飞去。如果没有书籍和乐趣,那日子就如同白昼的漏水一般,毫无意义。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老泉,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苏辙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政治和社会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端午节期间,反映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书籍和文化的重视。端午节是古代传统节日,诗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以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文化的追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宫廷生活画面,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奈。开篇提到“寿康朝谒蚤”,一方面引入了时间的紧迫感,另一方面传递出一种对日常生活的感慨。长信宫中悠闲的燕子象征着生活的闲适,但诗人却感到了一种潜在的空虚与失落。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感受依然存在。许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往往忽略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诗中的“图书乐”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向往,更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反思。没有书籍和乐趣的生活,如同“昼漏”,一旦失去,就无法再挽回。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对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文化生活的珍视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强调了书籍和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呼唤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寿康朝谒蚤”中的“蚤”字意思是: a) 早 b) 少 c) 知 d) 遇
诗中提到的“长信”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个宫殿 c) 一位诗人 d) 一种书籍
“不有图书乐,其如昼漏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自由的向往 d) 对权力的渴望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苏辙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文化的渴望,而苏轼则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