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1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15:46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
霜降时节,红梨已经成熟,柔软的枝条承受不住果实的重量。
它从来没有解渴于夏季,却总是能够提供春天的冰凉。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多变,富有个人情感与生活哲学。
此诗作于苏轼中年时期,正值其政治生涯的波折期,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态度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通过描绘梨树在霜降时节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诗中“霜降红梨熟”一句,既体现了时节的变化,也暗示了丰收的喜悦。接下来的“柔柯已不胜”,则生动地描绘了梨树因果实累累而显得柔弱的状态,展现了自然界中生长的力量与脆弱之间的对比。
而后两句“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更是让人深思。梨树在夏天并没有减轻人们的渴望,却在春天提供了清凉。这里可以看作是对生活的隐喻,虽然在某些时刻未必能给予我们及时的满足,但在适当的时机,生活的馈赠依然会如春冰般清新。这种生动的比喻,既表现了自然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强调了自然界与人生哲理之间的关系。
“霜降”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变化?
诗中提到的“红梨”象征什么?
“柔柯已不胜”中的“柔柯”指的是什么?
答案:
以上内容为对苏轼《梨》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