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五郡》

时间: 2025-07-27 23:28:27

诗句

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说水泉甘。

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

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

汝师岂解言符命,山鬼何知托老聃。

(观有明皇碑,言梦老子告以享国长久之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28:27

原文展示:

五郡
苏轼 〔宋代〕

古观正依林麓断,
居民来说水泉甘。
乱溪赴渭争趋北,
飞鸟迎山不复南。
羽客衣冠朝上象,
野人香火祝春蚕。
汝师岂解言符命,
山鬼何知托老聃。
观有明皇碑,
言梦老子告以享国长久之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位于山林之间的古老观景台,居民们说这里的水泉甘甜可口。潺潺的溪水向北流去,与渭河争流,飞鸟在山间盘旋,不再向南飞去。身着羽衣的客人朝着高处的景象而去,乡间的人们则点燃香火,祝愿春蚕旺盛。难道你的老师真的懂得传达天命的道理吗?山中的鬼神又怎会明白老子所托的哲理呢?观景台上有明皇的碑文,讲述了梦见老子告诫他享有国家能长久的道理。

注释:

  • 古观:古老的观察台或胜地。
  • 林麓:指山林的脚下。
  • :指水泉的味道甘甜。
  • 乱溪:形容溪水流动不羁的样子。
  • 羽客:指穿着羽衣的仙人或隐士。
  • 衣冠:古代文人的服饰。
  • 香火:指祭祀时焚香的火。
  • 春蚕:指春天的蚕,象征丰收。
  • 符命:指天命、命理。
  • 山鬼:山中的神灵。
  • 老聃:指道教创始人老子,象征智慧和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风格豪放、清新,既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有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五郡》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正值他人生的低谷。诗中通过描述自然与人文景观,表现出诗人在逆境中的豁达心境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五郡》是一首以景入情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便以“古观正依林麓断”引入,带给读者一种宁静而又亲切的画面。诗中提到的水泉甘甜,犹如生活中的小确幸,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舒适的气息。接着,诗人描绘了溪水奔流向北,与渭水争流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将目光转向人们的生活,羽客与野人之间的对比,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理想和现实的追求与挣扎。最后提到的“明皇碑”则使得整首诗具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诗人在此提醒读者,虽有自然的美景,但人生的哲理与命运却是无法逃避的。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苏轼的豪放与细腻交织,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观正依林麓断:古老的观景台坐落在山林的边缘,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居民来说水泉甘:当地居民称赞这里的泉水非常甘甜,可见自然的馈赠。
  3. 乱溪赴渭争趋北:乱流的溪水向北奔流,表现出一种生机与活力。
  4. 飞鸟迎山不复南:飞鸟在山中盘旋,不再南飞,似乎在享受这片宁静的天地。
  5. 羽客衣冠朝上象:身着羽衣的仙人向高处前行,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6. 野人香火祝春蚕:乡间的人们点燃香火,祈愿春蚕丰收,体现了对生活的期盼。
  7. 汝师岂解言符命:质疑教师是否真的懂得命理,表达了对世俗智慧的怀疑。
  8. 山鬼何知托老聃:山中的鬼神又如何理解老子的道理,反映了对超自然的思考。
  9. 观有明皇碑:观景台上有明皇的碑文,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10. 言梦老子告以享国长久之意:碑文中提到梦见老子告诫享有国家长久的道理,传达了对政治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羽客衣冠”与“野人香火”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人生的哲理。
  • 拟人:溪水和飞鸟的描写为自然赋予了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细腻刻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命运及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在困境中仍然追求理想和真理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观:象征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水泉:象征生命的源泉与甘甜的生活。
  • 飞鸟:象征自由与对理想的追求。
  • 羽客:象征理想与超脱的境界。
  • 香火:象征人们对生活的期盼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五郡》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羽客”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与追求
    • C. 自然风光
    • D. 乡间生活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命运的无奈
    • C. 对理想与哲理的思考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苏轼
  2. B. 理想与追求
  3. C. 对理想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五郡》与《春江花月夜》:两首诗都以自然为题材,但《五郡》更侧重于哲理思考,而《春江花月夜》则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感伤。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太湖诗。练渎(吴王所开) 茶中杂咏。茶坞 茶中杂咏。茶瓯 忆洞庭观步十韵 旅舍除夜 西塞山泊渔家 南阳 初夏即事寄鲁望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谿 喜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遇 见字旁的字 焦沙烂石 力用 走之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眉目如画 长字旁的字 无一尘染 分铜 朽桩 九流百家 力字旁的字 英鋭 包含沸的成语 包含方的成语 万门千户 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