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4:31
景纯见和复次韵赠之二首
作者:苏轼
解组归来道益光,坐看百物自炎凉。
卷帘堂上檀槽闹,送客林间桦烛香。
浅量已愁当酒怯,非才尤觉和诗忙。
何人贪佩黄金印,千柱耽耽锁北冈。
人间膏火正争光,每到藏春得暂凉。
多事始知田舍好,凶年偏觉野蔬香。
溪山胜画徒能说,来往如梭为底忙。
老去此身无处著,为翁载插万松冈。
归来之后,听说光明的事,我坐在这里看世间万物的冷热变化。
卷帘的堂上,檀槽发出喧闹的声响,送客的路旁,林间的桦树散发着烛香。
酒席上我心中已经愁苦,才华不足,和诗之事让我感到更加忙碌。
是谁贪恋佩戴着黄金印章,千根柱子在北冈上静静耸立。
人间的灯火正争相闪耀,每逢春天藏匿的地方总能稍得清凉。
经历了多事才意识到田舍生活的好,凶年里尤其觉得野菜的香味。
溪山的美景如同画卷,空有口舌之能,来来往往的人都在忙碌。
年老了,这身躯没处安放,唯有为老翁插上万松的松冈。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均有极高的成就,尤其在词的创作上开创了新风格。苏轼的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此诗作于苏轼与好友景纯的诗歌交流之际,表现了苏轼对于生活和诗歌的思考,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后的他,常常在诗中表达对平淡生活的珍视与对友人的思念。
《景纯见和复次韵赠之二首》展现了苏轼对于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的细节,传达出对人世间万象的观察与感慨。开篇的“解组归来道益光”,不仅表达了归来的喜悦,也隐含着对光明未来的期待。紧接着描述了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享受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在诗中,苏轼以“溪山胜画”来表达自然景观的美好,但又通过“来往如梭”为底忙的描写,反映出人们生活的繁忙与无奈。这种对比加深了诗歌的层次感,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生活的压力。
最后,苏轼以“老去此身无处著”结束,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折射出他对人生及老去的无奈与淡然。这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与生活的细腻描写,构成了这首诗的核心魅力。
全诗通过细腻的生活观察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老去的感慨。诗中展现的宁静与繁忙的对比,表达了在喧嚣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愿望,体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黄金印”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物质追求
C. 自然美
D. 诗歌创作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老去此身无处著”表现了对__的感慨。
判断题:诗人认为田舍生活比城市生活更好。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