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8:21
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屋下半流水,屋上几青山。
当心千顷明镜,入座玉光寒。
云起南峰未雨,云敛北峰初霁,
健笔写青天。
俯瞰古城堞,不碍小阑干。
绣鞍马,软红路,乍回班。
层梯影转亭午,信手展缃编。
残照游船收尽,新月画帘才卷,
人在翠壶间。
天际笛声起,尘世夜漫漫。
这首词描绘了水边的景色:屋檐下的流水轻轻流淌,屋顶上则是青翠的山峦。在心中,千顷湖面如明镜般清澈,坐在这里,感受到玉一般的寒冷。南峰的云彩在未降雨前渐渐升起,北峰的云朵在初霁时慢慢聚拢,仿佛是用笔墨书写的青天。我俯视这座古城的城墙,不妨碍我在小栏杆上观景。绣鞍马和柔软的红路,恍若回到了班级。午后的亭子中,楼梯的影子交错,随意翻看着书卷。残阳下,游船已经收尽,新月才刚刚卷起画帘,人就在那翠绿的壶间。远处传来笛声,尘世的夜色显得漫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1070-1135),南宋词人,字敏之,号无名氏,因其词画面细腻、意境深远而受到广泛赞誉。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对湖边美景的感悟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词作,充分展现了吴文英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开篇便以“屋下半流水,屋上几青山”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自然环境,流动的水与静止的山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词中通过“千顷明镜”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湖面如镜的清澈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
词的中段通过云彩的描写,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南北峰的云彩反映出自然的多样性,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心境的变化。接下来的描写“俯瞰古城堞,不碍小阑干”,则显示了诗人对古城的眷恋与欣赏,细腻的描写体现出一种淡淡的乡愁。
最后的段落,诗人通过“天际笛声起,尘世夜漫漫”,表现了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与向往,笛声的响起似乎在提醒人们,虽然身处尘世,但内心仍然可以追求自由与宁静。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追求,同时流露出淡淡的乡愁与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吴文英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千顷明镜”主要形容什么?
A. 山的高大
B. 河流的深邃
C. 湖面的清澈
D. 天空的辽阔
词中“云起南峰未雨”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晴天
B. 下雨前的景象
C. 风暴来临
D. 云散天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