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3:01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
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
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
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夸后醉従横。
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
江边的冰雪融化,岸边的草木开始变青,三三两两的人们开始踏青行走。浮桥在水中沉没,显得沉重不堪,乡间的小店里酒糟压得不再清澈。松树下寒梅花刚刚绽放,山谷中的鸟儿渐渐开始鸣叫。洞口的泉水流动如龙眼,庙里的池塘里鸭子刚刚孵出小鸭。山下的瓶子上沾满了稚嫩的孩子,山峰顶上鼓乐声声,贵族们纷纷聚集。白色的裙子和红色的衣袂在江边的影子里摇曳,青色的马在石头上奔跑,发出声响。清晨出发的人们争先恐后,心中荡漾着喜悦,不愿在归途上夸耀醉酒的情景。最令人怜爱的,是人们散去后西轩的宁静,温暖的斜阳洒落在树上,显得格外明亮。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之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之景,兼具文采与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苏辙的诗多受其兄苏轼影响,风格上也有相似之处,强调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踏青》是一首典型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以“江上冰消岸草青”引入,引导读者进入春天的氛围,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充满生机。接着,诗人描绘了踏青时节人们的游玩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春日里的欢愉和生活的乐趣。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动,像“松下寒花初破萼”,不仅描绘了花朵的开放,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鸟儿的鸣叫,泉水的流动,都是生命活力的体现,显示出自然界的和谐美好。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比“晓去争先心荡漾”与“莫归夸后醉従横”,表现了人们在享受大自然时的无忧无虑与归去时的惆怅。最后一句“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则让人感受到春日黄昏的宁静与美好,令人留连忘返,传达了一种对生活深切的热爱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描写的春天景象包括哪些?
“最怜人散西轩静”中的“西轩”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