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闭居五咏其四买宅》

时间: 2025-04-22 12:07:44

诗句

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东家欲迁去,余积尚可捐。

一费岂不病,百口傥获安。

田家伐榆枣,赋役输缗钱。

长大可双栋,琐细堪尺椽。

生理付儿曹,老幸食且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2:07:44

原文展示:

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东家欲迁去,余积尚可捐。
一费岂不病,百口傥获安。
田家伐榆枣,赋役输缗钱。
长大可双栋,琐细堪尺椽。
生理付儿曹,老幸食且眠。

白话文翻译:

我年纪大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儿女们对此常常提起。
东边的邻居打算搬走,我的积蓄尚可用来购买。
一次性支出难免让人心痛,但若能安置百口之家也算值得。
农村的人家砍伐榆树和枣树,交纳赋税和钱财。
长大后能够建双栋房屋,细小的部分也可以用尺木来搭建。
生计问题交给孩子们,年老时只希望能安心吃饭和睡觉。

注释:

  • :指房屋、住所。
  • 诸子:指儿女、子女。
  • :捐献、花费。
  • 岂不病:难免让人心痛、担忧。
  • 百口:指一家人,家族。
  • 赋役:指劳役和赋税。
  • 缗钱:指钱财。
  • :房屋的柱子。
  • 琐细:细小的部分。
  • 生理:生计、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尤其以词、诗闻名于世。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苏辙老年时写的,反映了他对居住条件的思考与家庭责任感。诗中表达了对安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作为父亲的责任与家庭的温暖。

诗歌鉴赏:

苏辙的《闭居五咏其四买宅》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居住问题的深切思考。诗的开头直入主题,作者以“我老未有宅”自述境况,展现了个人的无奈与渴望。接着提到“东家欲迁去”,不仅展现了周遭环境的变化,也暗示了自身的困境。对于“余积尚可捐”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家庭责任的担当,尽管经济负担重,但为了能让家人有个安稳的居所,仍愿意付出。

后半部分中,通过“田家伐榆枣”的意象,描绘了农村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最后一句“老幸食且眠”,则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期盼着在年老时能够有个安稳的生活,充分表现了对家庭的关爱与责任。

整首诗在内容上蕴含了对家庭、安定生活的深切思考,情感真挚,文字简练,透过个人的经历反映了普遍的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老未有宅”——直接表明了作者的处境,年纪大了却没有自己的房子,表达了一种无奈。
  2. “诸子以为言”——反映了作者与儿女之间的交流,儿女对其无房的关心。
  3. “东家欲迁去”——表明周围环境的变化,暗示自身的处境更加迫切。
  4. “余积尚可捐”——表现出虽然经济拮据,但仍有能力购置房屋的决心。
  5. “一费岂不病”——感慨购房的支出会让人感到痛苦。
  6. “百口傥获安”——强调了家庭的安定是值得的牺牲。
  7. “田家伐榆枣”——描绘农村生活的场景,表达生活中必需的劳动。
  8. “赋役输缗钱”——指出农村人家所承担的税费,生活不易。
  9. “长大可双栋”——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期待能够建造双栋房屋。
  10. “琐细堪尺椽”——细节描绘建筑材料的使用,体现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11. “生理付儿曹”——表达了对孩子们未来的信任,生活的重担交给他们。
  12. “老幸食且眠”——希望年老时能够安心生活,简单却充满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长大可双栋”来隐喻未来的美好生活。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保持了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家庭、责任和生活的安定展开,表现了作者对安稳生活的渴望与对家庭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安定的生活环境。
  • 儿曹:代表家庭的未来与希望。
  • 榆枣:体现农村朴实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我老未有宅”是什么意思? A. 我年纪大了还拥有房子
    B. 我年纪大了却没有房子
    C. 我年轻时有房子

  2. 诗中提到的“东家欲迁去”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邻居要搬走,自己要买房
    B. 邻居要搬走,自己无所谓
    C. 邻居要搬走,自己也要走

  3. 诗的最后一句“老幸食且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希望有许多财产
    B. 希望能够安心生活
    C. 希望能出门旅游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辙的《买宅》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表达了对安稳生活的渴望,但前者更强调家庭责任与老年生活的期盼,而后者则侧重于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 《苏辙诗文选》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凯歌赠参将戚公 其二 琼台杂兴七首 其七 琼台杂兴七首 其六 琼台杂兴七首 其五 琼台杂兴七首 其四 琼台杂兴七首 其三 琼台杂兴七首 其二 琼台杂兴七首 其一 琼台 金陵新感 琼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字旁的字 遗害无穷 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元台 阴浸 忠孝节烈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士字旁的字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变化无常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律僧 火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楼台亭阁 能员 甲第连云 贻笑千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