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7:56:28
原文展示
野性宜将寂寞滨,林间景物倍曾亲。
逢棋便可消长日,下马何妨问主人。
雨过夏畦供馔美,风来水阁送凉新。
重游更待秋风起,净扫池头醉一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葆真宫相聚的景象。诗中表达了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享受亲密友情的愉悦。诗人感叹于林间景色的亲切,和朋友下棋消磨时光的惬意。雨后,夏天的田畦上美味的食物得以享用,风吹来水阁,带来清新的凉意。诗人期待着再次重游,待到秋风起时,便能在池边畅饮一番。
注释
- 宜:应当,适合。
- 寂寞滨:寂静的海滨,形容环境的清幽。
- 倍曾亲:更加亲切,倍加熟悉。
- 逢棋:下棋时相遇。
- 下马何妨问主人:下马后,何妨向主人请教。
- 夏畦:夏天的田畦,形容田野的丰饶。
- 供馔美:提供美味的食物。
- 水阁:水边的楼阁。
- 重游:再次游玩。
- 净扫池头:清理池边,准备饮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鼎臣,字子厚,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与友人相聚于葆真宫之际,表达了他在宁静的环境中与友人相聚的快乐心情,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友谊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开篇以“野性宜将寂寞滨”引入,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优雅。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与自然的亲密感愈加明显,接着提到与友人下棋,既是消磨时光的方式,也是友谊的体现。“下马何妨问主人”则流露出对友人的尊重与亲切。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雨过夏畦供馔美,风来水阁送凉新”,描绘了丰收后的美好情景,突出自然的恩赐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一句“重游更待秋风起”,不仅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浓厚的生活哲学。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友谊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性宜将寂寞滨:自然的野性与宁静的海滨相结合,突显出环境的清幽。
- 林间景物倍曾亲:在林中,周围的景物显得更加亲切,仿佛与诗人有着深厚的渊源。
- 逢棋便可消长日:下棋的时光如同流水,轻松而愉悦地度过。
- 下马何妨问主人:下马后,可以随意询问主人,体现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
- 雨过夏畦供馔美:雨后夏天的田畦上,丰收的果实成为美味的佳肴。
- 风来水阁送凉新:微风吹来,水边的阁楼带来新的凉意,令人神清气爽。
- 重游更待秋风起:期待再次游玩,待到秋风起时,情感更加浓厚。
- 净扫池头醉一巡:清理池边,准备畅饮,享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进行比拟,表现出环境与心情的共鸣。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节奏感增强,读来更为流畅。
- 拟人:以“风来水阁送凉新”形象化自然界的变化,增添了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展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野性:象征自然的原始与未经雕饰的美。
- 寂寞滨:象征宁静与清幽,强调环境的静谧。
- 棋:象征智力的较量与友谊的交流。
- 夏畦:象征丰收与美味,代表自然的馈赠。
- 水阁:象征闲适与清凉,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野性”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的宁静
- B. 原始的自然
- C. 人的内心
-
“雨过夏畦供馔美”中的“供馔美”表示什么?
- A. 提供美食
- B. 供应食物
- C. 提供美好的景象
-
诗人期待的是什么?
- A. 冬天的到来
- B. 秋风的起
- C. 春天的来临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本诗中对友人的思念相似。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展现了对亲人的情感,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月夜忆舍弟》与本诗相比较,两者都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但《月夜忆舍弟》更强调思念之情,而本诗则更侧重于与友人的欢聚与享受生活的乐趣。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对理解赵鼎臣的创作风格与背景有帮助。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诗词的深入解析,有助于提高诗词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