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碧桃花》

时间: 2025-05-21 17:03:16

诗句

夭夭嫩叶丽春辉,道是梅花却又非。

香露乍匀红玉脸,轻云新染素罗衣。

日斜盆底开何晚,风动枝头落渐稀。

再到刘郎应未识,红尘紫陌思依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7:03:16

原文展示:

夭夭嫩叶丽春辉,道是梅花却又非。
香露乍匀红玉脸,轻云新染素罗衣。
日斜盆底开何晚,风动枝头落渐稀。
再到刘郎应未识,红尘紫陌思依依。

白话文翻译:

嫩叶在春光中显得格外美丽,虽然看似梅花,却又并非梅花。
香露轻轻洒在红润的花瓣上,仿佛新染的素罗衣裳。
太阳偏西,花开得何其迟缓,风摇动着枝头,花瓣渐渐稀落。
再去找刘郎,他或许还不认识我,红尘路上对你的思念依然绵绵不绝。

注释:

  • 夭夭:形容花木繁盛的样子。
  • 嫩叶:新生的绿叶。
  • 丽春辉:美丽的春日光辉。
  • 香露:指花上的露水,带有香气。
  • 红玉脸:比喻花朵的鲜艳色泽。
  • 轻云新染:形容云彩如新染的衣物。
  • 素罗衣:指白色的衣裳,象征纯洁。
  • 日斜:太阳偏西,傍晚时分。
  • 盆底开:盆中花开得慢。
  • 刘郎:指诗中的爱人,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个人物。
  • 红尘紫陌:指世俗的纷扰和世间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鏊,明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风格优雅清新。

创作背景:

《碧桃花》创作于春季,描绘了盛开的桃花,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作品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爱情的思念。

诗歌鉴赏:

《碧桃花》通过生动细腻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蓬勃。诗中“夭夭嫩叶丽春辉”的开头,便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面,嫩叶与春光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紧接着,诗人以“道是梅花却又非”来引入桃花的主题,既有对梅花的赞美,又显现出桃花的独特性,表达了对春花的喜爱。

中间部分“香露乍匀红玉脸,轻云新染素罗衣”,以细腻的比喻描绘桃花的娇美,花瓣如红玉般闪耀,露水轻盈而香甜,仿佛为桃花披上了华丽的衣裳。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青春与爱情的美好。

在诗的结尾,诗人触及了对往昔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再到刘郎应未识,红尘紫陌思依依”,这句话传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无奈,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距离感,体现了人们在繁华背后对情感的渴望与不舍。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思绪交织,形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图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夭夭嫩叶丽春辉:描绘春天的嫩叶,生机勃勃,春光明媚。
  2. 道是梅花却又非:虽然看似梅花,但实际上是桃花,暗示桃花的独特之美。
  3. 香露乍匀红玉脸:露水如香气般轻盈,花瓣鲜艳如红玉,突出桃花的娇艳。
  4. 轻云新染素罗衣:云彩如新染的衣服,形象化桃花的清新气质。
  5. 日斜盆底开何晚:描写夕阳下桃花开的迟缓,暗示时间流逝。
  6. 风动枝头落渐稀:风吹动枝头,花瓣逐渐稀落,传达时光流逝之感。
  7. 再到刘郎应未识:期待再见爱人,却因时光流逝而不被识别。
  8. 红尘紫陌思依依:在纷扰的世间,思念愈发浓烈,体现情感的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红玉”,用以突出桃花的美丽。
  • 拟人:花瓣在风中摇动,仿佛有生命般,增强诗的动感。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以春天的桃花作为载体,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爱情的思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无情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嫩叶:象征青春和生机。
  • 桃花:象征爱情与美好。
  • 香露:象征纯洁与芬芳。
  • 夕阳:象征时间流逝与回忆。
  • 刘郎:象征对爱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鏊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刘郎”象征什么?
    A) 朋友
    B) 爱人
    C) 师长
    D) 兄弟

  3. “香露乍匀红玉脸”中“香露”代表什么?
    A) 美丽
    B) 思念
    C) 清新
    D) 纯洁

答案:

  1. C) 明代
  2. B) 爱人
  3. D) 纯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桃花源记》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鏊的《碧桃花》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思念,但王鏊更侧重于描绘自然和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

相关查询

别房士清 送韦逸人归钟山(一作皇甫冉诗) 送别 送张南史(一作寄李纾)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题精舍寺(一作酬王季友秋夜宿露台寺见寄) 酬王季友题半日村别业兼呈李明府 送杨中丞和蕃 塞下曲 郢城秋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玉字旁的字 邦禁 包含诗的词语有哪些 烟的笔顺怎么写?烟的笔画顺序详解 军容 忍无可忍 土包子 尝鼎一脔 虫字旁的字 重字的笔顺怎么写?重字的笔画顺序详解 丁卯桥 丶的字有哪些?带丶的汉字大全 转念之间 辛垣 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笃的词语有哪些 樱的繁体字怎么写?樱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漆身吞炭 手字旁的字 亲不敌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