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1:1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1:16:24
风卷珠帘摇绮影,晚奁凉意如秋。
凤箫一曲按梁州。谁家邀夜月,小院倚重楼。
怨绿苔痕曾细扫,题红宫叶同流。
莺梭柳带恼春柔。娇吁惊梦幻,底事背人羞。
风把珠帘卷起,映出摇曳的影子,晚上的妆匣里透出一丝凉意,仿佛秋天的气息。
一曲凤箫轻轻地吹奏着梁州的乐曲,谁家在邀请夜月?小院依偎在高楼旁。
怨恨的是绿苔的痕迹曾被细致地扫去,题写在红宫的叶子上与流水相随。
黄莺与柳条恼怒着春天的柔情,娇声呼唤惊醒了梦幻,究竟是什么让她背对着人感到羞愧呢?
作者介绍:吴湖帆(1894-1976),字仲明,号湖帆,江苏人。清末民初著名画家、诗人,擅长山水画,并在诗词方面有一定造诣,作品常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意境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优雅的夜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
《临江仙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蕴的词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风卷珠帘、凉意如秋,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在这样一个诗意的环境中,凤箫的乐声仿佛让人沉醉,夜月的邀约又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诗人借助小院与重楼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令人浮想联翩。
诗中“怨绿苔痕曾细扫”一句,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绿苔的痕迹象征着过去的记忆,虽曾被细致扫去,却依然烙印在心中。后面的“娇吁惊梦幻,底事背人羞”,则揭示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似乎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情感,既渴望被关心,又害怕被拒绝,表达了深切的孤独感和对爱的渴望。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瞬间的把握,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记忆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爱的渴求,情感细腻而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笛子
C. 凤箫
D. 古筝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惋惜?
A. 美食
B. 过去的记忆
C. 朋友
D. 自然
“怨绿苔痕曾细扫”中“绿苔”象征什么?
A. 生命
B. 记忆
C. 未来
D. 爱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将吴湖帆的《临江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李清照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而吴湖帆则更倾向于对环境的细腻描摹与内心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