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日晦日登烽火山》

时间: 2025-05-12 04:21:46

诗句

兴来走上烽火山,著足不定秋风寒。

四边黄茅滑如雨,低头一看毛发竖。

几年要到紫菜乡,大练小练并东墙。

如今一时在眼傍,白云浮水天茫茫。

酒阑更欲吊虎屋,无端日脚相催促。

一奴魋髻一跋足,逐我下山如野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21:46

原文展示

九日晦日登烽火山
作者:林亦之 〔宋代〕

兴来走上烽火山,
著足不定秋风寒。
四边黄茅滑如雨,
低头一看毛发竖。
几年要到紫菜乡,
大练小练并东墙。
如今一时在眼傍,
白云浮水天茫茫。
酒阑更欲吊虎屋,
无端日脚相催促。
一奴魋髻一跋足,
逐我下山如野鹿。

白话文翻译

兴致勃勃地走上烽火山,脚下不稳,感到秋风的寒冷。四周的黄茅草滑如雨水,低头一看,毛发都竖起来了。几年后将要到达紫菜乡,那里有大练小练的队伍在东墙边。如今这一切就在眼前,白云浮在水面上,天空显得茫茫无边。酒喝到尽兴,更想去吊唁虎屋,无缘无故,时间的脚步催促着我。一位奴仆的发髻高高竖起,脚步轻快,像野鹿一样把我逐下山去。

注释

  • 烽火山:指古代用来传递军事信息的烽火台,象征着战争与紧急。
  • 著足不定:脚下不稳,形容行走时的摇晃。
  • 毛发竖:形容惊恐或寒冷的状态,毛发因寒风或恐惧而竖起。
  • 紫菜乡:可能是指某个地方,具体位置不详,或为诗人设想的理想之地。
  • 吊虎屋:可能是指对某种威猛或危险的象征进行怀念或祭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亦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借登山之际,抒发对时间流逝与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描绘自然风光,映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上烽火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开篇即以“兴来走上烽火山”引入,展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然而随之而来的“著足不定秋风寒”则转为感受到的秋日寒意,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不安。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黄茅滑如雨”,不仅展现了秋日的萧瑟,更营造了诗人内心的惶恐。

接下来的“几年要到紫菜乡”,则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期待,透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而“如今一时在眼傍,白云浮水天茫茫”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孤独,仿佛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眼前的现实却显得如此渺小与无边。

结尾部分,“一奴魋髻一跋足,逐我下山如野鹿”,这里的奴仆形象带有一种幽默感,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被生活驱使的状态,仿佛在提醒诗人要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去。这种对比与反思,令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既有对生命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兴来走上烽火山:诗人因兴趣而登山,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 著足不定秋风寒:脚下不稳,感受到秋风的寒冷,暗示着脆弱和不安。
  • 四边黄茅滑如雨:描绘四周环境,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低头一看毛发竖: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惊恐与寒冷。
  • 几年要到紫菜乡:表达对未来的向往与渴望。
  • 大练小练并东墙:暗示生活中训练与学习的重要性。
  • 如今一时在眼傍:现实在眼前,但充满了茫然。
  • 白云浮水天茫茫:展现一种孤独与无边无际的感觉。
  • 酒阑更欲吊虎屋: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危险的敬畏。
  • 无端日脚相催促:时间的流逝无情,催促着生活。
  • 一奴魋髻一跋足:带有幽默感,表现生活的琐碎。
  • 逐我下山如野鹿:形象生动,表现出一种被生活驱使的状态。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白云浮水天茫茫”通过意象的对仗,增强了诗的美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哲理性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烽火山:象征着历史与战争,暗示着不安的情绪。
  • 秋风:代表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无常。
  • 黄茅:自然的景象,传达出一种萧瑟之感。
  •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梦想,但又显得遥不可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烽火山”主要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与紧急
    • C. 自然美景
      答案:B
  2. “四边黄茅滑如雨”中“滑如雨”是比喻什么?

    • A. 颜色
    • B. 质感
    • C. 速度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紫菜乡”象征什么?

    • A. 理想生活
    • B. 现实困境
    • C. 伤感的回忆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思考,但其更加沉重,体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关注。而林亦之的诗则更显轻快,流露出对未来的向往与对现实的调侃,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高上傅宅海棠敬次原韵 哀故九江知府王君应孚 碧山吟社遗址 八月十四夜玩月岑山次鲍伯原韵 次韵述怀 师山书楼成唐长孺先生赋诗见寄次韵 白岳 婺源胡氏屏山楼 题天目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含商咀征 虎字头的字 耒字旁的字 至使 援奥 原封未动 不破不立 车头 肉字旁的字 齐刷刷 托物寓感 朽脊 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足字旁的字 秉开头的成语 创业垂统 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