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日寄魏顺甫兼忆社中诸友》

时间: 2025-04-27 11:06:09

诗句

寂寞襟期对菊丛,思君几听北来鸿。

暮云遥度燕台上,秋色偏归楚赋中。

兵罢龙荒馀杀气,笳鸣狐塞更悲风。

群才无那成脩阻,此日登高怅不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06:09

原文展示:

九日寄魏顺甫兼忆社中诸友
作者:谢榛 〔明代〕

寂寞襟期对菊丛,
思君几听北来鸿。
暮云遥度燕台上,
秋色偏归楚赋中。
兵罢龙荒馀杀气,
笳鸣狐塞更悲风。
群才无那成脩阻,此日登高怅不同。


白话文翻译:

在菊花丛中,我感到孤寂,
思念你时,几次听到北方归来的鸿雁。
傍晚的云彩遥遥飘过燕台,
秋色似乎更让人想起楚国的诗赋。
战事结束了,龙荒之地仍残留杀气,
笳声在狐塞中响起,更添悲凉之风。
群贤众多,却无奈无法相聚,
今天登高,心中感到愁怅与不同。


注释:

  • 襟期:这里指心中的情怀和期望。
  • 菊丛:秋天的代表花,象征高洁的情操。
  • 北来鸿:指北方迁徙的鸿雁,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
  • 燕台:燕国的台地,古代著名的风景地。
  • 楚赋:指楚国的诗赋,代表着文人的风雅。
  • 兵罢龙荒:指战争结束后,战场上留下的荒凉和杀气。
  • 笳鸣:指古代一种乐器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凄凉。
  • 群才:指众多才俊、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元之,号白云,晚号云山,生于浙江,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自然情趣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时值秋季,诗人借此节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历史背景上,明代正值动荡时期,战争频繁,使得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思念愈加深切。


诗歌鉴赏:

《九日寄魏顺甫兼忆社中诸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菊花盛开的季节,思念远方的朋友,情感真挚。开篇即以“寂寞襟期对菊丛”表达了自己的孤独,菊花在古代文人心中是高洁、孤傲的象征,正如诗人此时的心境。接着,诗人通过“思君几听北来鸿”的意象,借用归来的鸿雁来传达对友人的思念,鸿雁常被视为传递情感的使者,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绪。

“暮云遥度燕台上,秋色偏归楚赋中”两句,描绘了广阔的秋天景色,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兵罢龙荒馀杀气”引入社会背景,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破坏与不安,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沉重。同时,笳声与悲风的结合,进一步加深了诗中悲凉的氛围。最后,诗人以“群才无那成脩阻,此日登高怅不同”总结全诗,表达出对朋友相聚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令人感慨。

整首诗以清丽的笔调描绘出秋日的萧瑟与人生的孤独,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兼具对社会环境的深思,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寂寞襟期对菊丛:在菊花丛中感到孤寂,表达了对友人缺席的失落。
  2. 思君几听北来鸿:思念朋友时,听到北方的鸿雁归来,寓意着思念之情。
  3. 暮云遥度燕台上:傍晚的云彩悠然飘过,描绘出宁静的自然景象。
  4. 秋色偏归楚赋中:秋天的色彩让人联想到楚国的诗赋,诗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5. 兵罢龙荒馀杀气:战争后,龙荒之地仍存有残余的杀气,反映出社会的不安。
  6. 笳鸣狐塞更悲风:笳声在荒凉的地方响起,增添了伤感的气氛。
  7. 群才无那成脩阻:众多才俊聚集,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相聚,表达了失落之情。
  8. 此日登高怅不同:在重阳节登高,心中感到的怅惘与往日不同,暗示着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寂寞襟期”与“思君几听”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鸿雁比作思念的象征,生动形象。
  • 拟人:秋色似乎有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出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无奈,传达了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惜,同时也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高洁、孤傲的情操,常与离别、思念相联系。
  • 鸿雁:迁徙的鸟类,常用来表达思念与团圆。
  • 暮云: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心情。
  • 秋色:象征成熟与凋零,带有伤感气息。
  • 笳声:古乐器的声音,增添了诗中的悲凉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寂寞襟期对菊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安宁
  2. “思君几听北来鸿”中的“鸿”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地名
  3. 诗中提到的“楚赋”主要代表了什么?

    • A. 战争
    • B. 诗歌
    • C. 风景
    • D.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以登高为题材,抒发秋日的孤独与感慨,情感更为沉重。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展现出另一种秋天的意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谢榛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 听轧筝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兄弟四人遍历诸科二人同省) 吴方之见示独酌小醉首篇乐天续有酬答皆含戏谑…来章 乐天寄洛下新诗,兼喜微之欲到,因以抒怀也 酬杨侍郎凭见寄 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 蛮子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暖的成语 狼贪鼠窃 克字旁的字 寒衲 支字旁的字 张勋 州结尾的成语 音字旁的字 山温水软 桀逆放恣 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飞针走线 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祸与福临 隐忍不言 俚民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