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0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06:09
九日寄魏顺甫兼忆社中诸友
作者:谢榛 〔明代〕
寂寞襟期对菊丛,
思君几听北来鸿。
暮云遥度燕台上,
秋色偏归楚赋中。
兵罢龙荒馀杀气,
笳鸣狐塞更悲风。
群才无那成脩阻,此日登高怅不同。
在菊花丛中,我感到孤寂,
思念你时,几次听到北方归来的鸿雁。
傍晚的云彩遥遥飘过燕台,
秋色似乎更让人想起楚国的诗赋。
战事结束了,龙荒之地仍残留杀气,
笳声在狐塞中响起,更添悲凉之风。
群贤众多,却无奈无法相聚,
今天登高,心中感到愁怅与不同。
作者介绍:
谢榛(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元之,号白云,晚号云山,生于浙江,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自然情趣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时值秋季,诗人借此节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历史背景上,明代正值动荡时期,战争频繁,使得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思念愈加深切。
《九日寄魏顺甫兼忆社中诸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菊花盛开的季节,思念远方的朋友,情感真挚。开篇即以“寂寞襟期对菊丛”表达了自己的孤独,菊花在古代文人心中是高洁、孤傲的象征,正如诗人此时的心境。接着,诗人通过“思君几听北来鸿”的意象,借用归来的鸿雁来传达对友人的思念,鸿雁常被视为传递情感的使者,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绪。
“暮云遥度燕台上,秋色偏归楚赋中”两句,描绘了广阔的秋天景色,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兵罢龙荒馀杀气”引入社会背景,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破坏与不安,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沉重。同时,笳声与悲风的结合,进一步加深了诗中悲凉的氛围。最后,诗人以“群才无那成脩阻,此日登高怅不同”总结全诗,表达出对朋友相聚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令人感慨。
整首诗以清丽的笔调描绘出秋日的萧瑟与人生的孤独,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兼具对社会环境的深思,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出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无奈,传达了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惜,同时也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诗词测试:
诗中“寂寞襟期对菊丛”表达了什么情感?
“思君几听北来鸿”中的“鸿”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楚赋”主要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