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4:48
往来三十载,一梦了无痕。
独上东岩望,还开九日樽。
饥鸦行帽顶,来雁阵江门。
淡淡斜阳处,人归何处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三十年的生活后,回首往事如同一场无痕的梦。作者独自登上东岩,眺望远方,酒樽依旧在九日的节日中开启。饥饿的乌鸦在帽子顶上飞过,成群的雁阵飞向江边。夕阳斜照,淡淡的光线中,归来的人又将何处归村?
作者介绍:陈献章(1482-1544),明代诗人,书法家,曾任官职,后隐居山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作者可能在经历了人生的沉浮后,感慨时间的流逝与归属感的缺失。在重阳节的日子里,借酒抒怀,反映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九日》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诗人通过“三十载”的回顾,呈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深刻感悟。开头的“往来三十载,一梦了无痕”便引人入胜,表达了对人生如梦的领悟,时间的流逝让人难以把握,往日的种种似乎在一瞬间消逝无踪。接着,诗人独自登上东岩,望向远方,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愈加凸显。
“还开九日樽”一句,暗示了重阳节的庆祝与欢愉,但与前面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饥鸦和雁阵的意象则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归属感的渴望,饥饿的乌鸦象征着生存的压力,而飞来的大雁则是对家乡和归属的向往。
最后,淡淡的斜阳映照出一种无奈与淡然,诗人提出“人归何处村”的问题,令人思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结合个人的生活感悟,表现出对人生、时间、归属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敏感与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的反思、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归属感的渴望,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代什么节日?
诗人通过何种意象表达对生活艰辛的感受?
“人归何处村”表明了作者对什么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