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0:04
九日登高
作者:吴性诚 〔清代〕
一派苍茫无尽头,
扶桑万里接瀛洲。
乾坤浩荡蛟龙伏,
潮汐盈虚日夜浮。
波底不逢鳌引㹀,
水中每见蜃成楼。
玉山红雨晴岚护,
书剑平生此壮游。
整首诗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苍茫大地,远处的扶桑山与瀛洲相连。天地间浩荡的气势如蛟龙般隐藏,潮起潮落,日夜交替。水下不见鳌引之物,水面上却常见蜃楼的幻影。玉山在红雨和晴岚的保护下,书剑相伴,我在此间纵情壮游。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吴性诚,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他的诗歌多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登高之际,正值重阳佳节,诗人在高处俯瞰大地,激发了对人生理想和壮志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九日登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幅壮阔的自然画面。开篇“一派苍茫无尽头”,以宏观的视角勾勒出大自然的浩瀚,令人感受到天地的广袤无垠。接着,诗人提到“扶桑万里接瀛洲”,通过神话传说中的地点,象征着理想与梦想的彼岸。这种地理上的连接,隐喻了人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乾坤浩荡蛟龙伏”,诗人将天地比喻为蛟龙,暗示着潜藏的力量与气势,也反映出诗人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之情。潮汐的“盈虚日夜浮”,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后半部分提及的“波底不逢鳌引㹀”,揭示了诗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与挫折,而“水中每见蜃成楼”则是对美好幻影的追寻,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望。最后一句“书剑平生此壮游”,则将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融入自然之中,体现了诗人心中的豪情与壮志。
整首诗以大自然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壮阔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豪放而又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扶桑”象征什么?
A. 西方神话
B. 东方的理想境界
C. 自然景观
D. 古代建筑
“潮汐盈虚日夜浮”描述了什么现象?
A. 时间的流逝
B. 地理的变化
C. 情感的波动
D. 生命的轮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九日登高》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