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2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20:50
不解太清常不净,顽阴仍缀高空。
云罗哀雁晚匆匆。伤心天水碧,残照海桑红。
历历悲欢成苦忆,芳韶销尽愁中。
人天一梦付沙虫。星辰非昨夜,天地又秋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明、明朗的追求与失落。尽管追求太清的境界,现实却常常显得不够干净,仿佛阴霾依旧缠绕在高空之上。天空中,云彩与悲伤的雁阵匆匆而过,令我感到无比伤感,天水的碧色与海边的夕阳红色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痛。往昔的快乐与悲伤如同浮光掠影,化为苦涩的记忆,青春的韶华也已在愁苦中消逝。人间与天上的一切似乎都如梦境一般,最终都归于无常,星星与昨夜已然不同,天地间又重新迎来了秋风。
“天水碧”与“残照海桑红”皆是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心境与自然的共鸣。诗中提到“星辰非昨夜”,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表现了人生的无常。
作者介绍:黄咏雩,近代诗人,因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深受读者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1951年,正值中国社会剧变之际,诗人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反映出时代的动荡与个体的苦闷。
这首《临江仙·辛卯》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复杂的意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苦闷的反思。开篇的“不解太清常不净”便道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的内心挣扎。接下来的“云罗哀雁晚匆匆”,则透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悲凉。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善于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来映射内心的情感变化,伤心的天水与红色残照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内心的忧伤与不安。而“历历悲欢成苦忆”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结合,体现出一种对往昔的缅怀与对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最后以“星辰非昨夜,天地又秋风”作结,简洁而有力,既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的无奈接受。诗中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与深刻的人生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反映了人们对生命、时间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太清”是指什么?
A. 理想的生活状态
B. 现实的污浊
C. 自然的清新
D. 诗人的心境
“历历悲欢成苦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与痛苦
C. 对生命的赞美
D. 对自然的敬畏
诗中提到的“星辰非昨夜”意味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昨夜的美好
C. 明天的希望
D. 夜空的变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咏雩的《临江仙·辛卯》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李白更侧重于对饮酒作乐的豪情,而黄咏雩则更为沉重,强调内心的忧伤与失落。
这些资料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