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5:25
宿江边阁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夜色渐深,山间小径变得模糊,高阁旁的水门静谧无声。
薄薄的云彩在山岩间停留,孤独的明月在浪涛中翻滚。
鹳和鹤在空中静静地飞翔,豺狼在一旁得食喧闹。
我辗转难眠,忧虑着战乱与征伐,感到自己无力改变这动荡的世界。
在唐代,杜甫的诗常常借景抒情,表达个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在此诗中,描绘了宁静的夜晚与内心的焦虑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悲悯之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而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在战乱中经历了诸多苦难,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无力改变的痛苦。
《宿江边阁》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对社会时局的关注。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昏暗的天空和高处的斋房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安静的画面。然而,这种宁静的外表与诗人内心的焦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接下来的描写中,薄云和孤月营造了一种孤独与清冷的氛围,令人联想到诗人孤独的心境。
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杜甫用鹳鹤的飞翔与豺狼的得食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宁静与安详,后者则代表着战乱与危险。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也反映了战乱带来的无奈与恐惧。最后一句“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无助与忧虑,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深感忧心,却又无能为力。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纠结,令人思考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命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抒发内心感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孤独。
诗词测试:
诗中的“高斋”指的是什么?
A. 高处的书房
B. 山间的房子
C. 水边的小屋
D. 古代的寺庙
“不眠忧战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安静
B. 喜悦
C. 无奈与忧虑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